学前教育同样需要教育均衡化

06.11.2015  02:26

    11月4日,由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带队的省政协调研组就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对我市四所幼儿园进行深入调研。副市长戈银生在汇报中表示,我市三年学前教育总投入1.2亿元,同时,他也呼吁我省尽快出台学前教育地方性法规。(相关报道见11月5日《兰州日报》三版)

    对学前教育的持续高需求,是近年来各个城市都存在的焦点问题。对如今的家庭而言,让孩子上幼儿园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学前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性格品质至关重要,而由此,也使得幼儿园成为不折不扣的刚性需求。

    “上个幼儿园比上大学还难”、“入园难,进公办园更难”,这类抱怨已不少见,择园的焦虑成为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方面是享受财政补贴的公立幼儿园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数量众多的私立幼儿园要么在设施、师资上较为短缺,要么因成本居高不下而收费不菲,进不去或者高收费的难题让孩子家长焦虑不堪,甚至难以承受。学前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亟待破解。

    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要求各地应落实贯彻纲要精神,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事业预算,加大对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对民办园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但到目前为止,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的短板,2012年的三年入园率只有64%,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不一,监管乏力,更重要的是,没有明确政府的投入保障责任,包括对公办幼儿园的保障,以及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补贴力度。政府投入少,或者投入不均衡,作为重要补充的私立幼儿园需要成本,这个成本如果政府不埋单,那必然由百姓来埋单。对于上私立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因为没上公办幼儿园,就没有享受到国家财政这杯羹,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在纳税,可他们却并没有享受到国家财政的关照。

    如果在立法上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就有望监督和激励地方政府重视和支持幼儿教育,倾力兴办公立幼儿园,热心扶持私立幼儿园。当公立与民办幼教资源并存时,可供人们自由选择。

    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增加教育资源的同时,注重教育均衡化,真正形成多元化办学的格局。这样的话,除了大量建设公办幼儿园,更应对公办、民办等不同办学主体在各方面一视同仁,推动公办、民办幼儿园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学前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不是经费问题,它是儿童教育观的问题,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我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幼儿的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教育,6岁之前是人一生中最具有决定性的阶段,真正的基础教育在学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各种难题才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