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

14.04.2015  13:41

儿子每天这样扶持老人,往返医院打点滴。1991年摄

    《孝子》拍于1991年初冬,我路过陕西省周至县城关镇西村时,见到画面中的情景。拍照后经询问,得知这对父子相依为命,儿子是村里出名的孝子。那几天,父亲正发高烧近40度,儿子陪他看医生,因住院费用太高,父亲只同意打点滴治疗,儿子每天这样扶持老人。这种现象在中国农村极为普遍,唯其普遍,才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孝,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占有重要地位。俗语说,百善孝为先。不孝父母的人,不能与其交往。可见国人对孝是推崇倍至的,但这只是一种普遍的要求与希望。理想的光辉常常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岁月所消蚀,“薄养厚葬”、“久病床前无孝子”,是最好的注脚。当然这些只是对普通百姓而言。如果孝一旦与政治、权欲、财富等联系起来,就会变得愚蠢而残酷,阴险而恐怖。中国古代有“割股救亲”的说法,子女割下腿上的肉,为父母治病。这是孝道还是愚昧?令人生疑。

    不过我还是想回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来说孝,尽管给予和收获的确存在利益关系。但爱心与纯情也是不可否认的,尤其在高科技发展的当今社会。我常常见到“割股救亲”的报道:女儿取肝献父亲,儿子割肾救母亲,还有自愿者献骨髓给素不相识者。高科技帮助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割股救亲”。割股救亲是孝,孝是生长在真爱之上。

    人总归是要老的,人老了才能深切体会到“”的温暖与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