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孝老政府买单”可实现多方共赢

14.10.2014  13:04

  近日,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培训班上获悉,南京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子女、儿媳在家照顾卧床不起的父母公婆,每月可领取政府发给的300元(照顾半失能老人)或者400元(照顾失能老人)的“补助工资”。

  现有的诸多养老模式,多有不足之处,许多养老需求难以满足。比如,机构养老虽好,但养老院一床难求,费用也不低;居家养老虽属常态,却又很分散,不便于管理。突出的问题是,绝大多数老人在家养老,请人看护的成本太高,子女又得工作,两头无法兼顾。可见,政府把子女纳入解决类似矛盾的视野,切中养老难题的要害,效果值得期待。

  对老人而言,养老院再好,不如在家好;护理员再亲,不如子女亲。多数老人愿意守着自家的“穷窝”,也不愿住进养老院的“金窝”,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时难得改变。若让老人在家得到子女们的服侍,则不仅老人过得更舒心愉快,而且经济上也很实惠。

  对子女来说,如何服侍老人,是一大困扰,困难家庭尤其如此。在外工作也许工资不高,但总能贴补家用,因此子女很难下决心在家专职服侍老人。但政府给予补助就不一样了,算算细账就可发现,每天起早贪黑在外面打工,或许也就挣个一两千元,除去交通、吃饭等成本后也没剩多少,还总得花点钱雇人照顾老人,两相比较,自己在家看护老人在经济上未必吃太大的亏,两三百元的补助虽不多,但可成为“关键的少数”。何况在家服侍老人,子女名声好听,脸上也荣光。

  对政府而言,破解养老难题本是职责所系,即使不给老人的子女发工资,钱也丝毫不能少花,失能、半失能的特殊或困难家庭老人,政府总不能不管,与其请别人,不如请子女,把该花的钱花在子女身上,有“以工代赈”之效,既扶了贫,又一定程度解决了养老难题。此外,做好了居家养老这道题,养老院床位不足等难题就变得易解,政府此举是一笔划算投资。

  养老难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需多元渠道。此种创新,不仅对老人、家庭、政府都有利,而且还有利于维系好亲情,弘扬尊老敬老风尚,可形成多赢局面。在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此种良策多多益善,如此才能将“老有所养”的宏观要求,落实到生活细节当中,成为老人们伸手可及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