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赞敦煌:别有风情值得一游

27.10.2015  07:24

采访团在莫高窟参观

聚焦 ”无数的太阳能电池板

    兰州晚报讯(记者赵文瑞杜志超张鹏伟/文张鹏伟/图)洞窟雄观,大漠绵延,驼铃叮当,月牙奇景……面对如此美景,来自全国的30余家媒体记者感叹道:“丝路敦煌,别有风情,值得一来。”10月21日,“‘一带一路’沿线晚报总编看兰州”暨全国融媒体“重走丝路,直播兰州”大型采访活动第三站走进敦煌,零距离感受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参观走访了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光电产业园区、月牙泉小镇,以及大型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

    洞窟瑰宝显震撼球幕电影创新意

    10月下旬,莫高窟渐渐进入旅游淡季,绵延壮观的洞窟从大漠中缓缓进入采访团成员的视野。进入景区,制服整洁、声音甜美的导游带着各地媒体记者们走进洞窟,里面漆黑一片。她一边低声细语地讲解,一边用手电照亮一小块儿洞壁。大家顺着光束望,时常要伸长脖子抬头看,才能一睹莫高窟彩塑的芳容。有几间洞窟,正是早上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的球幕影院中了解过的。数字展示中心20分钟的主题影片《千年莫高》里讲述过的敦煌历史,又开始在脑海里回放。

    “莫高窟我已经来过两次,这次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新民晚报主编王欣说,以前来时没看到过主题电影、球幕影片,没仔细品味过莫高窟博物馆的神奇,现在敦煌莫高窟对非物质文化瑰宝的保护意识,结合现代数字化手段的充分运用,让一片文化宝地魅力更足,让人大开眼界。

    沙山绵延响驼铃月牙如旧天上看

    “鸣沙山,月牙泉的神奇早有耳闻,今天终于一睹真容。”对于南方媒体记者来说,大漠绿洲是传说中的奇观。历来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山月牙泉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天下奇景。

    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如今,随着现代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景区又增加了沙疗、滑沙、滑翔跳伞、直升机观景、骑驼遨游等沙漠娱乐项目。

    来自温州、泉州、青岛等地的媒体记者在骑驼遨游后,纷纷体验木板滑沙,温州晚报主编王心说,“真没想到,丝路旅游竟然开发得这么丰富,值得一游!

    梵乐声声引穿越西域风情惹人醉

    以天为幕布,以鸣沙山为舞台,充分利用大漠风情,构成一个完整的古丝绸之路剧场!结束了白天的行程,夜幕降临,采访团一行观看了国内首台沙漠实景演出的《敦煌盛典》。

    “《敦煌盛典》依托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敦煌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并融入前沿创作理念和舞美手段,重现古丝绸之路昔日繁华,美不胜收!”重庆晚报新闻编辑部主任万鹏看过表演后感慨道!“表演不着痕迹地融入山水、大漠风情,天人合一,壮美!”濮阳早报副总编黄玉斌说。

    太阳能板聚“”海绿洲经济成亮点

    22日上午8时,记者们乘车前往敦煌光电产业园考察采访。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建设启动于2009年7月,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54平方公里,规划到2015年光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到2020年光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2009年8月,随着国内首个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奠基开工,三峡新能源、中节能、浙江正泰等32家新能源企业相继落户敦煌,开始投资开发太阳能资源。截至目前,敦煌市已获批光电项目1210兆瓦(其中光热发电项目120兆瓦),相继建成光电项目663兆瓦,在建及开展前期工作项目437兆瓦。

    在园区新能源展示厅,采访团成员仔细倾听园区负责人讲解,还不断就发电原理、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等问题提问,随后实地参观国内最大的1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

    在园区的观景平台上,成千上万的太阳能板让媒体大佬们大为惊叹,纷纷拿出长枪短炮聚焦一望无际的“”海。“敦煌有一个个世界文化瑰宝,不仅有高科技,而且还是资源与新型工业相融合的绿洲经济,光电产业实现了‘造盆景’向‘做风景’的华丽嬗变,这种城市发展格局非常科学。一座城市要想发展,就必须是在文化和科技交融中持续推进,‘敦煌思路’值得推广。”厦门晚报副总编辑吴慧泉说。随后,采访团一行前往月牙泉小镇,采访千年敦煌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