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赟:披着创新外衣涉黄违法,没门!

25.09.2014  10:23

  快播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近日由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从“风光无限的播放神器”,到“盗版色情的流氓软件”,再到“潜逃境外110天的王欣被押解回国”,“快播科技”与王欣的命运如何,要等待法院来做出最后的判决。

  依法审查起诉快播,表明我国对网络涉黄“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更彰显出以法治思维彻底打掉业界“擦边球”的心态,让技术伦理渗入更多法律之泉。前不久,新浪、搜狐、腾讯、迅雷四大互联网公司涉黄都被处罚。不仅如此,全国扫黄打非办还重拳出击整治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微领域”的涉黄违法行为。国家正以雷霆行动传递一个强烈信号,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只要涉黄违法,一律查处;无论传统平台还是小微平台,都不能给淫秽色情信息一丝一毫的生存空间。

  近年来,一系列扫黄净网行动,有力证明了违法分子的作案手段再怎么狡猾、采用如何超强的新技术,都难逃法律制裁,这不仅震慑了那些幻想为违法行为在互联网上寻找“避风港”的人,同时也警醒互联网企业,决不能充当涉黄信息的“栈道”,贪恋色情内容的“污金”,一旦与法律法规背道而驰,就会前途黯然。

  然而,扫黄形势依旧严峻。据统计,境内外每月新增各类色情网站17010个,境外色情网站占比为88.1% 。而且绝大多数色情网站的服务器设在境外,这给国内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也意味着,网络扫黄,不可能一蹴而就,低俗、色情信息的清理需长期坚持。

  要让清朗之气充盈数字世界的各个角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扭转以“快播”为代表的互联网发展的野蛮思维。技术创新的自由驰骋,不能没有现实法律、社会规律的枝桠,否则飞得越远,就会摔得更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空间里一些不良企业故意回避“红旗原则”,滥用“避风港原则”,“快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性代表。这些自认为技术超前、可以游走在法律“模糊地带”的想法,那些以为技术无罪、可以只管技术放任内容的行为,与其说是天真幼稚,不如说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披着创新外衣,干着违法之实,不仅快播难以成功,而且事实屡次证明,建立在这些想法基础上的产品创新,不管技术多么前沿,也没有多少生命力,反会成为作茧自缚。

  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净化网络环境,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要用保护自己孩子免受淫秽污染的心态共同抵制淫秽传播,共同净化网络。网民应依法文明用网,运营商和第三方也应履行社会责任,不搞表面的花拳绣腿,制定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办法,彻底斩断涉黄利益链。

  评论:

  新京报:“女生遇害因快播被封”纯属臆断人民日报快评:净化网络空间人心所向人民日报点睛:“快播”倒地留下的思考“查处快播”,令网络内容管理更进一步不能让"新技术"成为侵权盗版的"遮羞布"法制日报:应将客户端作为规范网络内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