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甘肃省委提交《关于推动我省数字社区建设的提案》

16.01.2016  12:38

  中国兰州网1月16日消息 近年来,我省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提升文化、教育、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全省社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一体化、“民情流水线”服务普遍化工作。数字社区建设不但为城乡居民搭建了一个便民、利民的公众网络服务平台。同时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民革甘肃省委向政协甘肃省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推动我省数字社区建设的提案》,建议以大数据思维规划数字社区建设,变革数字社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

   数字社区缺乏统一规划

  我省各地数字社区建设涵盖方方面面,目前缺乏一个综合机构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各部门、各系统独自运行,资源不能够整合,职能管理上也比较松散。如组织部、工信系统有“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城市建设管理监察支队有“数字城管系统”,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也都有各自的专业信息系统。

  目前已建立起来的数字城管、人口信息、社保、民政、信访、计生、残疾人保障等平台,业务系统分别运行,经费按各自渠道分解划拨,发展也不平衡,造成社区数据重复采集,资源难以共享,信息更新成本高,增加了管理难度。

  同时,系统设计模块存在缺陷,服务功能不足。目前数字社区平台更多满足数据储存、查询、统计等基本功能,达不到群众办事所需。社区居民办事往往存在“查得到,办不了”的状况,居民无法获取自助服务。例如居民要办理计生、社保方面的业务,仍然需要居民带户口本、身份证到社区查档案、开具纸质证明材料,再到计生、社保机构层层传递审批办理。严格意义上说是没有实现数字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服务功能。

   大数据思维规划数字社区

  民革甘肃省委建议:建立大数据,实现各种资源共享,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最大限度满足政府管理、居民生活的需要。

  因此,在数字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上要有建立大数据的思路。建议省上以推进《关于加快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落实为抓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数据共享和整合;出台法律法规,为涉及运营数据、客户信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记录数据提供法律保障;完善信息资源市场,界定信息产权,发挥市场在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化配置作用。建议各地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简化城市管理程序,科学确定职能职责,理顺各部门关系,集中指挥和监督,发挥协同效应。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开放政府信息资源,以部门业务数据为基础,从标准、流程、数据三方面进行设计。建设公共数据中心,从而避免重复建设、错误投资,避免各自为政,提高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

   提升数字社区便民服务功能

  数字化社区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社区基层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之间信息沟通渠道的搭建,最终目的是便民利民。

  因此建议数字社区要实现从重管理转向重服务,大力整合现有的分散于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物业、商家等各种社会服务组织进入社区服务平台,使得与民生相关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生老病死”得到更深层次的个性化满足。

  民革甘肃省委提交《关于推动我省数字社区建设的提案》。

  以大数据思维规划数字社区建设满足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