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妻子被红军发动脱离家庭 毛泽东称“这反造得好”

14.08.2014  12:58

核心提示: 黄炜华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地主的老婆是穷人的女儿,她也被发动起来,造了地主的反,当场宣布脱离地主家庭,要回到娘家去。工作团支持她造反,并帮助她回到自己的家中。毛泽东微笑着说:“是呀,地主不得人心,这反造得好!

黄炜华 资料图

本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黄树祥,原题为:《红军战士黄炜华三见毛泽东

黄炜华,1914年出生,福建省上杭县南阳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福建闽西籍将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炜华曾与毛泽东有过零距离接触,亲耳聆听毛泽东的谆谆教诲,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在长汀向毛泽东汇报工作

1930年6月的一天,革命青年黄炜华等工作团员在中共武北特委书记张涤新的带领下,来到长汀县城毛泽东的住处汇报工作。

毛泽东一见到他们就满面笑容地迎上前去,和他们一一握手。他们坐下后,毛泽东问道:“你们的家都好吧?你们这么小就出来闹革命,生活习惯吗?想不想父母?哭过鼻子没有?哭过了也不要紧,锻炼锻炼就好了。”说得他们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但一股暖流却在心中涌动。

张涤新先向毛泽东汇报了武北的工作情况,当说到宣传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是啊!革命宣传就是发动群众起来革命,就是点‘火’,点革命之‘火’嘛!革命之‘火’可以燃遍武北,不久可以燃遍全国!

当张涤新提到帮助建立红色政权时,毛泽东兴奋地插话:“这是很重要的工作,革命斗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政权,掌握政权,让劳苦大众握住印把子,有了政权就有一切,没有政权,翻身也是一句空话。

接着,张涤新又谈了建立县独立大队的情况。毛泽东十分肯定地指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比什么都重要,有了枪杆子才能握住印把子,才能发展和巩固革命成果,才能保卫红彤彤的苏维埃红色江山。你们知道帮助建立武装,很好!

当张涤新向毛泽东提出调派军事干部、拨给枪支的要求时,毛泽东沉思片刻说:“好!给你们派一名军事干部,拨100条枪,一算是奖励,二算是支持!这下该满意了吧!”对此,大家都十分高兴,热烈鼓掌。

接下来,几个工作团员分别作了汇报。

黄炜华着重说了宣传工作的几种做法:“一是在墙上写革命标语或画革命漫画,二是散发革命传单,三是集会讲演,四是深入群众之中宣讲,五是组织唱百姓爱听的山歌和革命歌曲。通过宣传,武北的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毛泽东听得十分仔细,他鼓励说:“你们的声势很大呀!有点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样子,革命就是要这样,不是请客吃饭,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要砸烂旧世界,非轰轰烈烈不可,非发动群众不行!

黄炜华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地主的老婆是穷人的女儿,她也被发动起来,造了地主的反,当场宣布脱离地主家庭,要回到娘家去。工作团支持她造反,并帮助她回到自己的家中。毛泽东微笑着说:“是呀,地主不得人心,这反造得好!

其他工作团员还汇报了扩大革命成果、建立党的组织和群众组织、落实各种政策、取消苛捐杂税、发展商业贸易等问题,毛泽东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和满意。

毛泽东不仅给工作团以良好的评价和高度赞扬,而且还为团员们做了妥善的工作安排:黄炜华等革命青年全部到长汀县苏维埃政府宣传队工作。

离别时,黄炜华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久久不愿离去。毛泽东鼓励他要为革命多做工作,多作贡献,多加锻炼,并说:“革命前途非常远大,十分光明,任务也十分艰巨,需要工农大众团结一致,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不要难过,咱们以后还会见面的。

毛泽东和霭可亲的态度、风趣幽默的谈吐、耐心细致的教导,给黄炜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受到极大的鼓舞,使他受益终生。

在驿前为毛泽东做饭

从1931年7月开始,国民党调集30万兵力,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蒋介石亲任总司令,采取“长驱直入”的方针,向中央苏区发起疯狂进攻。

面对强敌压境的形势,毛泽东、朱德决定仍采用第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红军在苏区内灵活穿插,声东击西找战机,发现孤立之敌,则一举歼灭,打乱敌人的部署,趁敌混乱之机各个歼灭。

当时红4军第12师留在黎川、南丰、傅坊一带,严密监视南丰之敌。当敌人8月下旬开始出动时,红12师有意向苏区撤退,牵着牛鼻子把敌人引向苏区。红12师先由傅坊退到长桥、白水、驿前、于都县城,再到银坑与红军主力会合,之后向南撤至驿前。

在战火纷飞的作战前线,毛泽东来到驻守驿前的红12师政委张赤南的办公室,和他谈战略战术问题,要求红军进行灵活穿插、迂回包抄、各个击破。他指出,打仗要灵活,不要怕走路,歼灭敌人才是唯一目的,敌人貌似强大,实则空虚。

黄炜华那时在红12师办公室担任缮写员、组织干事。张赤南让他接待毛泽东。黄炜华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在给其敬礼后沏了茶,并聆听了毛泽东的谈话,一直谈到近午。毛泽东留下来用餐。黄炜华准备了饭菜。

革命战争年代,天天打仗,物资奇缺,午饭也十分简单,黄炜华到师部伙房打来米饭,炒了一盘辣椒肉丝和一盘青菜,烧了一碗汤。吃着饭,毛泽东风趣地说:“啊,江西的辣子和湖南的一样辣,好下饭,炒得不错,色香味俱全。”张赤南也说:“那是当然,江西人、湖南人都好吃辣椒,所以他们的革命精神最好。

你今年有十几岁?”毛泽东一边吃饭一边把话题转向站在一旁的黄炜华。

16岁。”黄炜华一边致礼一边回答。

啊,算是红小鬼哟。”毛泽东夸奖地说。

过奖了,红小鬼不敢当。不过去年6月,我们在长汀向您汇报过工作,听了您的教诲,极受鼓舞!”黄炜华既谦虚又自豪地说。

噢!你小小年纪还给我汇报过工作?”毛泽东有些疑惑地问。

是呀!那时我们和张涤新书记一起到您那汇报的。”黄炜华肯定地回答着。

有印象,有印象。”毛泽东沉思了片刻。

此时,张赤南插话了,他说:“那时,他随张涤新到武北去工作的,后来到了长汀。

你干什么工作?”毛泽东又关切地问黄炜华。

是缮写员、组织干事。”黄炜华回答。

是个小小秀才,字写得不错吧?”毛泽东很喜欢字写得好的革命青年。

字不是很好。”黄炜华谦逊地回答。

张赤南在一旁夸奖说:“字写得不错,也会写材料。”还顺手拿出黄炜华写的战报递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边看边点头称赞:“是写得不错,工整、规范、流利,小小年纪的看不出来哟,将来一定会有长进啊!

黄炜华在第三次反“围剿”的前线,又一次见到了心中敬仰的毛泽东,并得到如此深刻的关怀与教诲,感到格外高兴。

在漳州再次见到毛泽东

1932年红军攻打赣州失利后,毛泽东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一方面军应该集中兵力向敌人力量薄弱、党和群众基础较好、地势有利的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长江以南、五岭山脉以北的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建立根据地。此后,毛泽东率领红1、红5军团组成中路军,在赣江东岸活动。不久,苏区中央局决定将中路军改称东路军,开往福建,打击福建的国民党军队和侵入闽西的粤军。

1932年4月,毛泽东指挥红军东路军由旧县、白沙、大池,向龙岩进逼,一举消灭龙岩守敌两个团大部,残敌逃往适中。红军又一鼓作气追到适中,攻克水潮,接着向南靖、天宝山进发。

国民党军第49师共有5个团,依托白龙江和天宝山之险,顽固抵抗,构筑防线,企图阻止红军前进。毛泽东指挥红军突破敌军防线后,攻占南靖县城。在南靖大桥和天宝山仰攻战斗中,毛泽东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定要拿下南靖城和天宝山!”广大红军指战员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取得了胜利,俘敌3000人。

毛泽东又指挥东路军星夜兼程向漳州前进,他说:“兵贵神速,争取时间就是胜利!”在红军的强大攻势下,漳州之敌望风而逃。4月19日,红军攻克漳州。

在漳州城,毛泽东深入部队,关心红军战士生活,和大家亲切交谈。当他再次看到红11师(由红12、红11师合并组成)政治部秘书黄炜华时,黄炜华迅速向前行了一个军礼,说:“主席您好!

你好,你好!小鬼你也来了,身体好吗?几个月不见,你好像长高了一些,长结实了。”毛泽东关切地说。

是的,在革命队伍里锻炼得到的。您在长汀和驿前给我的教诲我牢记心间,每想起来都有使不完的劲。”黄炜华由衷地感谢毛泽东的关怀。

好啊!在革命队伍中,不但要锻炼身体,更要锻炼革命意志,把自己炼成钢刀一样,百折不弯,革命到底!”毛泽东再次鼓励黄炜华。

谢谢主席的教导!我一定牢记。”黄炜华回答后,心情极为激动,倍感温暖和幸福!

漳州战役的胜利,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并筹集到了大批军费和物资。堆积如山的战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央苏区,有力地改善了苏区的供给情况。1932年5月28日,红军东路军主动撤离漳州,凯旋回师中央苏区。黄炜华等红军指战员们斗志昂扬地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