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寻妻之旅:拯救最后的苏门答腊犀牛

03.09.2015  01:45


Harapan是一头出生在辛辛那提动物园的苏门答腊公犀牛,今年八岁。然而在美国并没有母犀牛,所以它会被送往苏门答腊与Rosa“相亲”。

摄影:Joel Sartore

撰文:Elizabeth Kolbert

几年前,辛辛那提动物园曾宣称,试图让Suci和Harapan这对犀牛姐弟进行交配,这条新闻成为了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件事清楚表明了该物种的现状有多可悲:全世界只剩大约一百头苏门答腊犀牛。

2014年3月,母犀牛Suci尚未产仔便死去,形式变得更加严峻。上周,一个专家团队宣称,马来西亚的野生苏门答腊犀牛将会灭绝,这则消息令人绝望。剩下的犀牛以小规模群体的形式散居在邻国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

如今,为了尽最后的努力来拯救该物种,辛辛那提动物园宣布将把美国最后的苏门答腊犀牛Harapan送往苏门答腊的繁育基地。人们希望它能在那里与一头名叫Rosa的母犀牛成功繁殖,工作人员发现Rosa离开其出生的国家公园外出流浪时将其捕获并圈养起来。

我们希望Rosa能与Harapan相处融洽。”辛辛那提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和科学副总裁Terri Roth说道。她表示,八岁大、体重超过800公斤的Harapan绝对是个棒小伙:“它是头非常有趣的犀牛。坦白来讲,它有点精力过剩。

一头犀牛的故事

Harapan的故事可以说起始于人们为了拯救苏门答腊犀牛而做的倒数第二次努力。苏门答腊犀牛的学名是Dicerorhinus sumatrensis,从印度和不丹境内的喜马拉雅山脚到婆罗洲及苏门答腊岛,它们曾经广泛分布于整个东南亚。到了1980年代早期,其分布范围已经收缩到马来西亚半岛的一小部分,还有少数散居在各个岛上,数量剧减到几百余头。在1984年新加坡召开的一次专家会议上,人们决定为了保护某些动物不至灭绝,需要对其人工圈养。

然而可悲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足以成为人们试图保护某个物种时的反面教材。在马来西亚半岛捉到的不少犀牛死于疾病;而在婆罗洲上则有不少犀牛死于捕捉时所受的伤害。七头犀牛被送往美国的动物园,十年后,只有三头仍然存活,它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当时,布朗克斯动物园和洛杉矶动物园同意将它们的犀牛(都是雌性)送往辛辛那提动物园,这里生活着唯一的公犀牛。

结果人们发现,苏门答腊犀牛的繁殖问题出乎意料得复杂。如果母犀牛不能定期受孕,就有可能产生问题,例如子宫囊肿,这会让它无法怀孕。同时,如果母犀牛周围没有异性的话,也不会排卵。由Roth率领的辛辛那提动物园团队最终发现了上述问题,之后动物园里圈养的三头犀牛终于产下了三个幼仔:Andalas、Suci和Harapan(Harapan在印度尼西亚语中意为“希望”)。

最初被送往美国的那批犀牛如今都已死去。Suci死于血色病,这种疾病会导致多余的铁聚集在体内器官上。2007年,Andalas被运往印度尼西亚,并在位于外港巴斯国家公园的繁育基地成为了一个幼仔的父亲。于是,Harapan成为了苏门答腊犀牛在美国“最后的幸存者”。

给犀牛找媳妇可不容易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保护为数不多的幸存苏门答腊犀牛。它们大多分布在外港巴斯,还有少数生活在苏门答腊岛上的其他公园里。由于每个犀牛种群的成员数量极少,所以这些犀牛可能不会遇到其他种群的同类,也就是说母犀牛可能会遇到繁殖障碍。这一恶性循环也许是该物种正走向灭绝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认为,应该将所有苏门答腊犀牛进行圈养、集中管理及繁育。”Roth说道,“而另一些人则仍然希望在野生状态下对它们进行保护。

几年前,马来西亚政府决定捕捉婆罗洲剩下的所有苏门答腊犀牛;这次举动的后果就是,再也没有野生苏门答腊犀牛了。(当时一共捉到了两头母犀牛,但它们都无法生育。)

正是由于苏门答腊犀牛的稀有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禁止对其进行买卖,所以尽管Harapan父母所在的辛辛那提动物园和洛杉矶动物园都已经同意,但要把它运送出国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还需获得来自印尼和美国政府的几项批准才行。只有其中一部分申请获得官方批准,剩下的申请才有希望得到通过。

倘若一切就绪,Harapan将会搭乘一架货机飞往雅加达,同行的还有它的饲养员以及一位动物园的兽医。他们将从雅加达乘渡轮前往苏门答腊,再换乘卡车前往岛屿南端的外港巴斯。到那时,世上所有具备繁殖可能性的幸存犀牛将齐聚苏门答腊,保护这一物种的所有重任也将彻底托付给印度尼西亚人——如果拯救它们果真还有可能的话。

世界濒危物种——犀牛图集:

魔鬼猎杀


犀牛共有五个种类,皆遭到偷猎的威胁,其中三种已濒临灭绝。上图选自1909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里的一篇文章。照片中的地点很可能是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离开白宫在非洲肯尼亚的狩猎地点,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当时在那里发现了这头死于猎人枪下的犀牛。

摄影:Carl E. Akeley

骑犀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伦敦的动物园,动物园管理员给犀牛喂食豌豆,并让一位女性游客骑在其背上。

摄影:B.A. Stewart and David S. Boyer

图片拍摄于2008年,严重濒危的黑犀牛在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Ma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里上演“精彩对决”。近年来,偷猎者的猖獗让肯尼亚损失了很多犀牛。

摄影:Gerry Ellis

好奇的“大家伙


图片拍摄于印度的卡兹兰加国家公园(Kaziranga National Park),一头大独角犀牛和同伴一起好奇地东看西看。曾经,大独角犀牛在印度次大陆流域很常见。而在20世纪初期,这种犀牛几近灭绝,只有一小部分还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这个群体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

摄影:Steve Winter

奔跑

图片拍摄于2008年,印度的卡兹兰加国家公园(Kaziranga National Park)。一头大独角犀牛和她的孩子在公园里奔跑嬉戏。

摄影:Steve Wi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