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为妈妈做婚纱 花费不到200元

18.12.2014  14:05

  原标题:少女为妈妈做婚纱 花费不到200元

  覃钰萍和母亲在婚纱前合影。

  “穿婚纱是每个女人的梦想,但妈妈结婚时只有一张结婚证

  爱的回馈

  16岁少女覃钰萍的父母是对平凡的夫妻,父亲工人,母亲务农,20年前结婚十分简单,照相领证就算结了。“每个女生都有个婚纱梦,”覃钰萍说,她决定做点什么,为母亲圆“婚纱梦”。

  宜宾南溪一中2014级的16岁学生覃钰萍,因为遗憾自己的母亲当年结婚没办婚礼也没穿婚纱,她和学校服装设计社的社员们一起为母亲设计制作了一件雪白的婚纱。覃钰萍说,父母当年结婚十分简单,照相领证就算结了,她希望自己能为父母策划举办一场婚礼,届时让母亲穿上自己亲手设计的婚纱。

  成品

  花费不过200元

  小卖部淘来珠片 家里拿的缎带

  11月中旬,在南溪一中的社团展览活动上,高一学生覃钰萍等人设计的婚纱在活动上亮相了。这是一件长约两米的白色雪纺婚纱,上身是点缀着亮片和珠串的抹胸,裙摆是层次分明的鱼尾裙,裙身腰系一条米色丝带,简约修身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谁也没想到,这件婚纱出于16岁的高一女生覃钰萍和她的5位小伙伴之手,而这件婚纱的花费不超过200元。为了制作婚纱,6个女生省下240元作为预算,拿着这些钱,她们到周边婚纱店踩点看样式,到网上购买了衣架、雪纺,在小卖部淘来珠片做点缀,而裙子上的米色腰带,是覃钰萍用家里的缎带缝制的。她们给这件婚纱取名叫“”,“”的寓意是对父母辈纯洁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未来爱情的憧憬。而做婚纱的初衷,正是因覃钰萍想圆妈妈一个“婚纱梦”。

  初衷

  圆妈妈“婚纱梦

  “那时爸妈结婚,只有一张结婚证

  16岁的覃钰萍出生在宜宾市南溪区的一户普通人家。父亲是砖厂工人,母亲莫德英务农,还有一个小她六岁的弟弟,父母结婚20年,却从没吵过架。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覃钰萍觉得生活得很幸福。不过。

  儿时,孩子都对父母的爱情故事感到好奇,覃钰萍也一样,她问过母亲,“你和爸爸是怎么认识的,怎么结婚的?”但是母亲的回答很简单:经人介绍,两人都觉得对方挺合适的,就领证结婚了。“你们没有办酒席,你没有穿婚纱?”覃钰萍问,“那个时候哪像现在这么讲究,照个相,拿了结婚证就算结婚了。”母亲说得平常,但这话却在覃钰萍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穿婚纱是每个女人的梦想,但妈妈说在她结婚时没婚纱、没筵席,我觉得很遗憾。”覃钰萍一直喜欢歌手张杰,今年5月,张杰为岳父岳母补拍婚纱照的新闻深深地触动了她,她决定要为妈妈做一件婚纱。

  制作

  5个小伙伴帮忙

  1号作品尺码太小 搬来哥哥当救兵

  覃钰萍从小喜爱画画,她还是南溪一中服装设计社的社长。这个服装设计社,是覃钰萍进入高中以后,和5个喜欢画画的小伙伴一同创立的。覃钰萍决定召集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做婚纱,其他5个小伙伴答应了。“就像给自己设计制作婚纱一样。”覃钰萍的同学廖秋燕说。

  但是动手做婚纱也是一件浩大的工程。资金、原材料还有时间都成了需要面对的问题。6个女生在今年暑假开始制作婚纱,但她们住在不同的地方,最远的住在兴文县,伙伴们还需要通过QQ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月以后,1号作品初步成型,但是1号作品尺寸太小、缝制粗糙,小伙伴们感到不满意。在众人受到打击要放弃时,覃钰萍想到了自己在浙江嘉兴做服装加工制作的哥哥,她开始通过短信和QQ联系远在浙江的哥哥,由她来设计,哥哥来制作,最终,2号作品在一个月之后呈现在众人面前,看着自己亲手设计并制作完成的婚纱,小伙伴们有些感动。

  妈妈

  2号作品仍穿不上 心里也感到满足

  “好,好……”当覃钰萍的母亲莫德英看到女儿为自己制作的婚纱时,感动得说不出话,莫德英告诉记者,早在女儿要动手做婚纱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了。

  “我对她没有什么要求,既然她喜欢,就去做吧。”莫德英说,她本以为女儿只是说说,或者即使女儿做不出来,也不会责怪她,没想到女儿真的把婚纱带到了她的眼前,她还是被女儿的坚持震惊了。虽然2号作品尺寸偏小,莫德英没能穿上婚纱,但是在这位母亲心里,已感到十分满足。

  但是妈妈穿不上2号作品,覃钰萍也没有满足,她说:“等到我有能力,就给妈妈补办一场婚礼,让她穿上我设计的婚纱。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李幸实习生倪娇摄影报道

   你也能为父母做点什么

  真的,父母要求我们的并不多。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情不必轰轰烈烈,可以陪父母重游故地;与父母一起拜访他们的朋友;经常给父母拍照;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亲自给父母做饭;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教你的父母学会上网;带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新闻链接

  六尺工笔画感恩父母

  “女儿走多远,都会守候你们

  刘梦娜是安徽安庆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2010级的学生,眼看着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即将走到终点,回想父母这些年的辛苦付出,她心存感激,耗时40天,亲手创作工笔画送给父母。

  荷塘月色下,两只鸳鸯在戏水缱绻,远处一只站在荷茎上的鸟儿饱含深情地回望着这对恩爱伉俪。这幅规格六尺的工笔画,从构思、设计到绘画均是出自毕业生刘梦娜一人之手。刘梦娜说,“这是送给父母的礼物。

  刘梦娜说:“该是时候给他们一个交代了,所以选择送这份特殊‘成绩单’感恩父母。画上的这两只鸳鸯指的是我爸妈,而这只鸟儿就是我。为了方便他们理解,我特地选用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意象。通过这幅画我想告诉爸妈,以后无论女儿走多远,都会默默地守候着他们。

  回想自己的绘画之路,刘梦娜坦言是父母的无私付出支撑她走到了今天。高中时期的刘梦娜贪玩、叛逆,为了让她顺利考上大学,妈妈放弃了工作,专职在家陪她画画,爸爸为了她也是费尽心血。“记得有一次爸爸来画室看我,我明知道他在窗外,还故意跟邻座同学聊天,惹得爸爸很生气,之后一个多月都没理我。从那以后,我才开始老老实实学习。

  回忆与父母的点点滴滴,刘梦娜感触良多。“将来和爸妈待在一起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所以现在很珍惜与他们的每一次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