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作”有了新指标(聚焦农民工求职)
仲春时节,招工不歇。
对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城中村康乐村中的众多小制衣厂来说,春节后正是生产旺季,格外需要人手。每天一早,长长的人龙在康乐东约大街一字排开,就如一堵人墙把街面的商铺挡在了后面;鹭江南约大街场面更为夸张,类似的长龙绵延一公里长,沿着街道折成了直角。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不是排队“揾工”(广东话:找工作)的,全是各厂派出的招聘员;而相比之下,应征者却显得寥落稀少,纵使面对工厂开出的近万元的月薪,依然是左挑右拣。
同样是制衣行业,位于佛山市高明区的大企业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虽然也面临着岗位吸引力下降,招工难度提升等共性问题,但刚刚过去的3月,溢达新入职员工超过1000人,相比往年同期止跌回稳;老员工返工率同比上升了2%;甚至有相当数量之前离职、今年又回来的“新”老员工。
随着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关系的逆转,打工者对就业的需求早就超出单纯的收入高低,而日益呈现多元化、全方位。记者调研发现,情势倒逼下,珠三角企业正加速从雇佣者向劳动服务者的角色转变,通过各种优惠举措重新定义“好工作”,让人力资源引得来、留得下。
人挑工作的时代,打工者“想得更多”
五险一金、工作环境、上升空间乃至企业氛围都在考虑之列,收入高低不再是唯一的考量
在珠三角制造业重地东莞,记者走访智通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大部分企业表示今年订单稳定,对于人才需求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在现场招聘的不乏vivo、美的电器、玖龙纸业、沃德精密、南兴装备、雪花啤酒等知名企业。相对于他们竞相抛出的橄榄枝,求职者却显得淡定从容,并不急着把自己“嫁”出去。
“他们(指工人)现在想得多:五险一金、工作环境、上升空间、价值体现乃至企业氛围……收入高低不再是唯一的考量。”一位企业招聘人员努起嘴说。
湖南籍工人王华是溢达梭织布厂的老员工,8年前离职转投福建一家企业。“当时在这里月薪是3000多块,那边直接给我开到1万,经不起高薪诱惑,就去了。”后来,那家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回到广东的王华转了一大圈,虽说也有一些企业高薪相邀,最终他还是决定回到溢达。
“月收入5000多元,总体还可以;我再一打听,过去的很多老同事都还在。工作环境好,发展平台好,整体氛围好,企业文化好,这些才是吸引我们这些人去而又回的重要因素。”人口红利一去不复返,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已深度陷入“人挑工作”的时代,在这里,像王华一样来自农村的打工者不愁工作,问题是找一份什么样儿的工作。
智通调查同样显示,超五成以上的求职者认为今年开春找工作很容易或比较容易,因此辞职也比较勇敢。“从员工离职的原因来看,虽然薪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仍是主要原因,但发展瓶颈期、归属感、加班时长对于生活的影响,以及工作环境不理想等,日益成为重要考量因素。”智通就业顾问王茜介绍。
90后的小乔,7年安卓开发经验,在东莞工作年薪25万,但缺乏归属感。目前,老家一公司给到32万年薪猎取他跳槽,收入是高出不少,但小城市的发展前景,仍让小乔犹豫不决。
除了个人发展,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工作氛围也成为很多年轻一代务工者挂在嘴上的词。对这个相对主观虚幻的概念,在溢达工作10个年头的刘建波用一个故事讲得很形象。
刘建波来自陕西农村,进厂不久,班长、主管像家人一样的关照,化解了他初到陌生环境的迷茫。“我开头不会打字,一分钟敲十几二十个字都很费劲。当时陈哥(现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陈伟)还是下游工序的主管,主动约我下班一起吃饭、喝小酒,但有个条件——在等他下班的半小时里,要边练打字边等他。”一个月后,刘建波的打字水平妥妥地提升到每分钟六七十字,干起活儿来也轻松不少。
“工作之余,部门基本每月都会组织一两次团队拓展活动。我现在的媳妇儿,就是在公司的相亲联谊会上认识的。”刘建波说。
招工压力倒逼之下,经营者“做得更多”
包吃包住是标配,雇专人烧家乡菜、报销老家来回车费、供应零食饮品,提供隐性福利
“过去我们干HR(人力资源)的,可以说是全公司最轻松的,摆个摊,等着员工上门就行了。现在是从被动到主动,又费体力,又费脑力。晚上7点多,工人们早都下班了,我们还要到城中村出租屋派传单。”朋友圈中,一位招聘经理的吐槽,道出了如今珠三角一带制造企业招工者的共同感触。
东莞智通的调研显示,企业今年第一季度用工情况向好,但在引进人员、留住人才等问题上依旧面临很大压力。情势倒逼企业,不仅要提升招工的渠道、技巧、策略,更要注重改革,或加速生产自动化提升效率,或提供更多人性化条件,增强员工归属感。
稳定增长的收入,健全规范的社保,成体系的培训,干净健康的工作环境,轻松愉悦的团队氛围,有助于个人实现、提升成就感的企业文化……如今的珠三角,所谓好工作,越来越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建设,再不是一句“高薪诚聘”能搞定的了。要确保招工的竞争力,不光硬件够硬,软件也要够温度。
总之一句话,把员工当成自己人。“员工待遇中,包吃包住是标配,雇专人烧家乡菜、报销老家来回车费、供应零食饮品,甚至老板还要找关系解决员工子女入学难题……”海珠区康乐村一企业招工经理说。
在智通人才市场现场招聘的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摆摊不到2个小时,就收到了几十份简历,这让不少同台抢人却“门市”不佳的企业艳羡不已。
“没什么别的,一是发展前景。”其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南兴装备迎来发展的快速期,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至65%。“我们招的主要是技术人才,他们在这样高成长性的公司,可以伴随企业共同成长。这是现在的员工很看重的。”
还有一个吸引求职者的就是南兴为员工量身打造的福利。包括用技术奖金鼓励技术人才,为员工子女申请学位,为困难员工提供救助基金,为刚需买房的员工提供免息贷款,而且公司大多数老员工都持有员工的激励股。“正是这些平时不是特别引人注意的隐性福利,让员工心向一处,吸引外面的人才纷至沓来。”这名负责人说。
“我们不是靠畸高的工资来吸引工人,而是通过提供更有尊严的环境、较好的收入和更远的职业发展前景,来创造更优质的就业,实现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统一。”溢达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深有同感。在近年来制造业用工成本持续攀升的压力下,很多企业把生产环节往东南亚转移,而溢达选择了就地转型——围绕纺织服装主业,先后投入超过19亿元推进工业自动化改造,各个工序自主研发了41种自动化设备,将梭织(以衬衫为主)和针织(毛衫、弹性较大的T恤等)的自动化率分别提升到71%和35%。对企业来说,在用工难的背景下,自动化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对工人来说,大量艰辛、繁重、枯燥的工作由机器代替,工作环境更加安静、清洁,工作内容更具技术性和创造性。“这是在工资待遇之外,员工非常看重的。”
面对人力资源竞争,城市需“谋划更多”
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推介,优化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和产城一体化,增强吸引力
当前中西部城市对人力资源高度重视。同样的压力,也摆在东部沿海地区面前。正如一位制造企业经营者所说,“孔雀东南飞的时代正在过去,能否引来人,留住人,不仅我们企业要用足十八般武艺,城市还需更给力。因为工作所在地的大环境如何,是衡量一个工作是否为好工作的基础条件。”
江苏籍的张宜强(化名)多年来在佛山顺德开办电子企业,为当地的家电行业巨头美的生产上游零部件,多年招聘高技能人才的难,让他深感城市知名度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就拿顺德来说,这里的美的、格兰仕等知名品牌名满天下,但很多外省人不知道它们都出自顺德这么个地方,有的就算听过,也不了解这里是干吗的;虽然佛山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已排到第六,但一些人对它的了解也还仅限于黄飞鸿、无影脚。”张宜强说。
对此,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表示,当前珠三角城市乃至很多中小城镇都有很强的产业基础,但受制于城市知名度低、生活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文化消费层次不高等短板,影响了对人才的吸引力。今后,无论在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推介,还是优化配套设施和产城一体化上,各地都需谋划更多。
张宜强认为,目前地方政府更注重引资,但对于引进项目以后人力资源问题如何解决,办法不多,还停留在比较放任随意的状态。比如组织区域内的重点企业去西部对口帮扶地区开展劳务输出对接,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做好前期调研和基础工作,导致企业去了以后两眼一抹黑,往往就成了形象工程,拍完照就走人,起不到实际效果。这些也都亟待改变、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