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六个关系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01.12.2015  14:34
原标题:把握好六个关系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既是打造“升级版”的新农村,又是助推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应当把握好六个方面的关系,扎实稳妥、有力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把握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村庄不仅是农民的居住地,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农民是美丽乡村的主人。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村里的事要由农民说了算,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筹资金、建机制、搞服务,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强迫命令,更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专家论证、村民民主议事、上下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决策机制,引导群众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积极出资、投工投劳,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二是把握好统一标准和尊重差异的关系。依据省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容、规划定位、资金投入、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农村地域广、发展不平衡、县与县有差异、村与村之间更是千差万别的实际,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将规划编制作为村庄建设的前提条件,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无规划不建设的理念,区分不同类型和层次,因地制宜,尊重差异,编实编细规划,保持村庄特色,保持田园风光。

三是把握好财政奖补与资源整合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越多部门参与对工作开展越有利,相关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为才有位。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构建共建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要把村庄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问题解决好,更要促进人居环境改善,两者并行不悖。

四是把握好建设乡村与经营乡村的关系。要一手抓人居环境改善,一手抓富民产业培育,支持有一定观光旅游资源、有一定休闲产业发展基础,都市农业发展势头较好的村庄,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富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小康建设相结合,同步推进,按照“先川后山,先易后难”的思路,重点以农村改厕、垃圾收集处理、污水治理、美化净化为抓手,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五是把握好政府引导与市场助力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不能靠政府用重金打造“盆景”,不能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否则不可持续,也无法复制推广。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尊重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吸引工商资本、银行信贷、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部门投入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六是把握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美丽乡村既包括村容村貌整洁之美、基础设施完备之美、公共服务便利之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之美,也包括管理创新之美。要把农村保洁费纳入县区目标管理之中,县区财政按照农业人口列支农村保洁费,建立“有机构、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有制度”的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要创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新型社区治理机制和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机制等,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与潜力,营造与美丽乡村相适应的软环境。

(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