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大战役” 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

17.10.2015  13:27

  中国兰州网10月17日消息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上所作的《高举生态文明旗帜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报告会上表示。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十二五”以来提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形成了改革和政策组合拳,以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为龙头,形成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坚决向污染宣战,深入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环保目标。

   看点一: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有下降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境问题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据前四年数据累计,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0.1%、9.8%、12.9%和8.6%。今年上半年,四项污染物排放量继续较大幅度下降,已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水方面,COD排放量下降推动了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重要的标志是劣Ⅴ类断面比例大幅减少,由2001年的44%降到2014年的9.0%,降幅达80%。2014年,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且重金属污染事件由2010-2011年的每年10余起下降到2012-2014年的平均每年3起。

  PM2.5方面,陈吉宁表示,尽管PM2.5污染非常严重,但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在PM2.5治理上,2014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1.1%。今年前8个月,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29%;北京达标天数增加23天,重污染天数减少22天。

   看点二:环保成果得益于新政策、硬措施

  “十二五”环保成绩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国务院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大气十条》明确了2017年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提出综合治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调整能源结构、严格依法监管等10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治理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