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参与人普的"她"力量:见证从手工填写到智能化录入

06.12.2020  17:12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统计局统计干部李惠萍,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参与四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虽然做普查顾问,但仍然忙碌在普查一线。 杜萍 摄

  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6日电 (杜萍)“今年,我又有幸赶上了‘七人普’,这是我在岗位上最后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普查工作了,所以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统计局统计干部李惠萍,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仅人口普查就参与了四次,即将退休的她,在这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虽被安排做普查顾问,但仍然忙碌在普查一线。

   四人普”手工填写遇繁简字难题

  1990年7月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在平川区水泉乡政府上班两年的李惠萍,被安排做乡级普查指导员,指导包片村的普查登记。她觉得“自己太幸运了,要把专业学有所用”。

图为李惠萍和普查员入户了解长表登记。 杜萍 摄

  李惠萍说,当时正是农忙时节,她每天早上骑自行车赶几十里路到包片村,和普查员一起入户普查登记,“不入户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

  李惠萍说,当时普查表还是手工填写,要求书写规范正确。但村级普查员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普查表填写中,常常是繁体字、简化字混用,错字、别字频繁出现,普查工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李惠萍从家里、亲戚处、书店收集购买了一批《新华字典》,送给普查员,教会他们查字典。“参加这次人口普查,还学会了一门手艺(指查字典)。”李惠萍对当时普查员的调侃还记忆犹新。

   五人普”首触光电录入,家人上阵帮忙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李惠萍已调到平川区统计局。这次她担任了区级普查指导员,和另外两名普查员一起指导全区11个乡镇街道、90多个村居委会、800多名乡级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工作。

  “这次普查最大变化是登记由手工填写改为光电录入。”李惠萍说,光电录入首先要对普查表进行编码。开始时,由于缺乏编码填写经验,试录入时不是不能识别,就是识别错误。多次修改后,李惠萍找到了出错原因,并一一解决。

  “五个人5个多月都没休息过。”李惠萍说,通过前期的摸索,普查进入编码,由于录入对编码要求高,所以集中在区统计局完成。她和四个同事每天从早忙到晚,一直到编码结束。

  为了节省编码时间,李惠萍晚上下班后把普查表带回家中,让爱人和儿子帮忙用毛巾擦普查表,方便录入时不出错,“这样节省出编码时间”。

  编码完成后,普查表用卡车运到了白银市统计局统一录入,“当时拉了半卡车,总共用了20多天才录完”。李惠萍说起二十年前的事还历历在目。

  期间,李惠萍每天核对改错找原因,母亲有病做手术也不能在床前照顾尽孝。“妈妈说有你小妹照顾,你就放心的忙你的普查吧。”她说在家人的支持下,所负责编码的种田乡普查表,录入结束仅有100多处出错,是该市问题最少的。

  普查结束后,李惠萍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她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六人普”随时解答问题用废一部手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李惠萍担任了平川区人普办副主任兼业务总指导。

  “‘六人普’结束后,我的小灵通(手机)报废了,耳朵也疼了一个多月。”李惠萍说,担任总指导后,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解答实际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现在那部报废的小灵通成了她的收藏品。

图为李惠萍在社区指导普查员的普查工作。 杜萍 摄

   七人普”虽退居幕后仍忙碌在一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退居幕后的李惠萍不再直接参与普查工作,由她一手带出来的“徒弟”负责。

  从“四人普”到现在的“七人普”,普查表由纸质版变成电子版,数量由一张增加到四张,普查项目由少到多。普查表填写由手工到手机(PAD或智能手机),录入汇总由手工到光电,再到电脑程序自动生成上报。普查内容更加全面科学,使用的工具设备更加自动化。“但还是会遇上新问题”,所以李惠萍还会时常下社区指导一线普查员,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十年来,李惠萍共参加了全国性的普查14次,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1%人口抽样等。因为丰富经验,被同事戏称为人口普查工作的“大姐大”。

  退休的日子渐渐临近,李惠萍已初步规划好了退休生活,她想好好陪陪家人,弥补之前忙于工作亏欠的亲情,同时她还在工作期间考了心理咨询师证书,打算退休后在社区成立咨询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最希望到‘八人普’时,我在社区继续为人口普查出力”。(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