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价下跌甘肃奶牛养殖业很"受伤" 散户遇销售"寒冬"
甘肃新闻网兰州1月19日电 据兰州晨报报道:2013年,受奶源紧张及需求增长的影响,导致我国原料奶和乳制品价格一路走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原奶价格进入下行期。目前,我省奶牛存栏量在20余万头,全省养殖数量在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137家。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原奶价格的持续下滑给兰州市各类规模奶牛企业带来困扰,已有部分奶牛养殖企业出现亏损。与此同时,不少散户也遭遇了一个销售“寒冬”。
现状:奶业面临严峻考验
2013年是我国奶牛养殖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年,受散户退出和牛肉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奶牛存栏量和牛奶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国牛奶产量3531万吨,较2012年下降212万吨,下降5.7%,奶牛存栏量预计下降10%左右,是近10年来我国牛奶产量和奶牛数量的最大降幅。
2013年,受奶源紧张及需求增长的影响,导致我国原料奶和乳制品价格一路走高,尤其是下半年,涨幅高于上半年,奶牛养殖效益好于往年,是近年来奶牛养殖效益最好的一年。受2013年我国奶牛养殖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014年至今,我国奶业面临严峻考验,2014年下半年,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出现“卖奶难”的状况,原奶收购价格整体下滑,山东、河北等地出现牛奶滞销、奶农倒奶的情况。
与此同时,我省虽然没有出现奶牛养殖者倒奶的情况,但原奶收购价格也频频下跌,原本“牛气冲天”的原奶价格无法再“牛”起来了。记者从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省奶牛存栏量在20余万头,经过几年来的整合,全省养殖数量在10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137家,产出原奶占全省产出奶的52%。
养殖企业:“养一天,赔一天”
奶牛养殖是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特色农业产业,有合作社和散户养殖多种形式。位于七里河区的兰州田园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奶牛存栏数量较大的养殖合作社,全社存栏奶牛达400头,每天出奶量能达到3吨。据该合作社的负责人田玉宝介绍:“合作社的鲜奶基本都送到大的奶企了,虽然不存在滞销,但今年行情很不好,现在养一天就赔一天的钱。”
田玉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鲜奶收购价格为3.4元/公斤,合作社每头奶牛每天的养殖成本在65元到70元之间,再加上人工等其他成本,每头产奶奶牛产奶量必须达到25公斤才可以勉强保住成本。“但是现在25公斤的产奶量是最乐观的情况,一般的奶牛产奶量都在18公斤左右。”
田玉宝告诉记者,2014年上半年鲜奶收购价格还比较理想,基本在3.8元/公斤左右,从2014年7月份开始,鲜奶价格一路下滑,到今年1月跌至3.4元/公斤,目前合作社已出现几万元的亏损,如果原奶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只能采取减少奶牛存栏量的措施来减少损失。
散户滞销问题一直存在
类似于田园这样的大型奶牛养殖合作社眼下的处境还稍显乐观,田玉宝告诉记者,一些奶牛养殖散户的日子更不好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兰州奶牛散户养殖场原奶滞销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兰州市七里河区五里铺村的老韩养了15头奶牛,他是附近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养殖散户,由于大型奶企都不收散户的原奶,他的养殖场产出的原奶大部分都送往附近早市。“奶牛养殖成本太高,现在草料40-50斤就卖到35元,不少散户都支撑不住。”老韩告诉记者,2002年前后是五里铺村奶牛养殖最兴盛的时候,附近有50多户都在养殖奶牛,而到现在散户就只剩下七八户了。“我这边产的鲜奶送到早市还不存在大的问题,就是行情不好收入就不行。一些养得比较少的散户,每年学生寒暑假的时候,牛奶卖不出去就得倒了。”据老韩介绍,平时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供应原奶的散户随着学生放假,也进入了原奶滞销期,对于实在无法销出的原奶最后只能倒掉。
就此,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一位科室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奶价上涨——奶牛存栏量大增——生鲜乳供应增加——奶价下跌——大量淘汰奶牛——生鲜乳供应减少——奶价上涨”的周期性生鲜乳价格变化怪圈,至今也难以走出去,而作为这个怪圈的最末端,养殖散户通常是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一环。
规模化养殖是趋势
据介绍,生鲜乳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根据农业部《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售的生鲜乳,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挤奶完成后,生鲜乳应当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及时做降温处理,使其温度保持在0℃-4℃之间,超过2小时未冷藏的就不得上市销售。
自从2008年9月,三鹿奶粉曝出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奶业就进入了整合阶段,在重新“洗牌”后,不少奶牛养殖散户被淘汰。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生鲜乳生产环节的高标准,将意味着缺少政策扶持和资金的散户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目前,奶业正加速产业升级,规模化是未来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趋势。要完成规模化的转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首先要从奶源源头开始就采用标准程序,实现产量增加、可追溯的优质产出;并逐步实现规模化、机器化操作设备的运用,通过实现原奶生产的机械自动最大化,彻底实现原奶生产的标准化及可追溯。而对于那些不成规模、标准不一、没有竞争力的零散奶牛场,注定要被淘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及时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才能抵御市场生变造成的风险。依靠农村经纪人、相关协会组织、合作社,签订产销合同,制定一个保护价格,不失为一个保证当下的利益不受侵害、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危机软着陆的好办法。本报记者 宋鹤莉
原文标题:奶价持续下跌 我省奶牛养殖业很“受伤”
原文链接:http://www.lzcbnews.com/html/2015-01/19/content_305374.htm
甘肃新闻网 | 【编辑:刘薛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