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女盗贼美化成女侠 是将礼赞用错了地方

07.08.2014  17:20

   原标题: 让江湖 留在心间也无妨

  许魏巍

  两位号称专偷厅级干部办公室的女贼房某某、唐某某,因为这一特殊的偷窃选择,成为舆论风云人物。虽然警方已在调查,虽然劫贪而不济贫,她们还是几乎因此获得了美名,网友纷纷点赞,感叹大快人心。接受采访时,唐某某也宣称偷官不会良心不安。

  点赞网友确实很法盲,偷和贪都是不道德,也都违法,一个官员不会因为收受为富不仁者的贿赂而减轻罪责,一个小偷也不会因偷了贪官而变得高尚,被法外开恩。这是一种严格的法律思维。但社会思维是不是一定要跟法律思维一致合拍,似乎又很难讲。

  侠盗传说,在每一种文化传统中都多姿多彩,成为反抗象征,比如西方有罗宾汉、佐罗,小说电影无数次重复他们的故事。中国历史上,从盗贼的老祖宗盗跖开始,类似的人物简直数不胜数。现在的荧幕上,燕子李三、怪侠一支梅等,都还是极正面的形象,实际上他们就是小偷。

  有人说,我们是法治社会了,不能再给这些人道德和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什么梁山好汉,不过打家劫舍,土匪流氓。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未必。鸡鸣狗盗,杀人越货,在他们当时的时代其实都没什么合法性,主流意识形态也不认可。但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民间心理上,确实有不同的评价。比如盗跖,在主流价值中是“杀不辜、肝人肉”的恶魔,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然而在另一种文化传统心理中,“盗跖斥仲尼”也一直被津津乐道。

  都是历史人物,似乎难有说服力。其实现代也一样。美国该很法治,可196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雌雄大盗》,却给了邦妮和克莱德这对亡命情侣极大的同情和光彩。这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现实中的大盗情侣,也被警察击毙了,没谁说警察做得不对。哥伦比亚著名的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瓦尔,让世界坐立不安,后被警察击毙,却也有一些人说他是“大善人巴勃罗太爷”。

  我们必须承认,现代法治,留给侠盗文化的空间越来越小,我们不能指望靠私暴来获得“正义的救济”,但在社会文化心理上,给江湖一个位置也无不可,两者之间可以说毫不冲突。让江湖留在心间,法律回归现实,“女侠盗”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反腐英雄,法律要给她们应得的惩戒,但人们爱怎么评价,也随他去吧,没必要也没可能实现思维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