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防范手册”是对风险社会“亡羊补牢”

29.08.2014  12:19

    这段时间,针对女性的犯罪案件频繁被各地媒体曝光,人们在谴责犯罪嫌疑人的同时,也在热烈讨论女性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问题。近日,在微博、微信上,不少网友发布了各种各样的女性防范手册,为女孩如何保护自己支招。

    生命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一次不经意的邂逅,都有可能改变人生的轨迹。不论是去年夏天黑龙江17岁女孩胡伊萱“送孕妇回家遇害”,还是重庆、山东两位女大学生“搭错车”遇害,抑或江苏女大学生被抢劫遇害,都为风险社会增添了悲情的注脚,以至于有媒体打出了“女孩黑色八月”的辛酸符号。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认为,在现代社会,一方面,人的不确定性逻辑不断扩散,取代自然因素成为社会风险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制度以及关系向更加复杂、偶然和变动状态转变,社会治理上的短板与不足,也会加剧社会风险。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句话通常被用来形容人性的复杂与多变。良知的泯灭和人性的深度沦陷,让趋向人性极恶的犯罪行为,一次又一次伤害那些年轻的女孩。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非法侵害,“女性防范手册”一方面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着手,另一方面从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入手,试图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为女性建构一道安全防护网。

    风险防范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技术问题。面对潜在风险时,如何防止不法分子的侵害?遭遇歹徒时,如何自救?尽管“女性防范手册”存在一些缺陷,但对于安全焦虑不断加剧的老百姓来说,多一些风险防范的常识和技术,就会多一点安全感。

    作为一种“亡羊补牢”的手段,“女性防范手册”暴露出全社会在性教育、安全机制建设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漏洞与“空子”。长期以来,选择性地进行“童话教育”,只看见人性的阳面,却忽视了阴阳面的变脸;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并不强,公众对那些突发的、伤害性大的风险警惕性较高,而对那些缓释性的、无直接生命伤害的风险防范不足;社会安全网络不够健全,依然有一些角落、一些群体处于边缘化境地。“女孩黑色八月”既有个人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因素,也和全社会风险控制能力不足有关。

    这个世界既有美好和安全的一面,也有残酷和危险的一面;人性中既有善良和责任的一面,也有自私和冷血的一面。“女性防范手册”的最大价值,在于用“亡羊补牢”的手段,让公众对风险社会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