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女婿获诺奖,掩盖不住的媚俗劲儿

16.10.2014  18:54

   作者:龙敏飞

  近日,安徽蚌埠一中学挂出告示庆祝该校“女婿”获诺贝尔奖的条幅——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据了解,毕业于该校的吉娜系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埃里克·白兹格的妻子。二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相识并喜结良缘。网友戏称该校“攀亲戚”,对此,校方回应称,祝福是因为高兴,学校不会撤下这则祝福。(10月15日《新京报》)

  “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咋看之下,的确很有面子——看看,我们学校离诺贝尔奖多么近;也很高大上——诺奖是全球性的大奖,华人科学家还未曾染指;更是一种范儿——我们虽然不能产生诺贝尔获奖者,但我们能产生诺贝尔获奖者的妻子。你说这不是一种荣耀、不励志么?看起来,这的确“很美好”,但这样的“祝贺”,更像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套近乎,毕竟,人家拿奖与你无关,人家的姻缘更与你无关。

  一则,“本校女婿”这个概念的确很滑稽,推而广之,“本校学生父母”“本校学生子女”、“本校学生七大姑八大姨”等等,这些人里面稍微有人“荣耀加身”,该校是不是都要“高兴”一下,然后挂条幅庆祝一番呢?事实上,无论是本校女婿还是本校学生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跟本校的教育毫无关系,因为“本校”并没有栽培他们。可以说,学校要想给自己戴高帽子,获得他人的尊重,赢得学生的青睐,还应该从自身的教学做起,而不是从攀龙附凤、趋炎附势、沽名钓誉做起。

  二则,“庆祝本校女婿获诺奖”,多少给人一种“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感觉。在网上,就有不少或真或假的调侃,“没能嫁给诺奖获得者,拖母校后腿了”、“没能嫁个好男人给母校争光,内心十分惶恐与愧疚”等等,就是现实的写照。自然,网友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的确有过度解读、过度阐释的意味,但既然有人能想到这一层面的意思,也意味着这条幅的确给人带来了一些不好的暗示,这无疑是值得警惕的。

  之前,“拼爹”、“拼妈”、“拼孩子”、“拼车子”、“拼房子”等渐成趋势,如今,“拼女婿”似乎也有点苗头了。可以说,中学挂出庆祝该校“女婿”获诺贝尔奖的条幅,无论怎么解释,也无论如何遮掩,都挡不住这所学校的媚骨及那股媚俗劲儿。自然,一个人火了,总有些人或机构会记叙一下自己和这位名人的“二三事”,套点近乎,也刷点逼格。这其实与各大高校哄抢奥运冠军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沾沾名人的光。

  作为个人,与名人套套近乎、刷刷逼格是个体的自由,旁人看不惯,或无视、或拉黑,总有千般方法应对,也不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但学校不行,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机构,其一举一动,都会被置于显微镜下审视,也会成为学生们学习与模仿的范本。对于这样透露出一种媚俗劲儿的条幅,其影响到底是好是坏,仍然是不得而知的,但不管怎样,一所中学,还是应该少点庸俗社会的功利,对于“贺本校女婿得获奖”一般的条幅,还是趁早撤掉为妙。

  当学校不是想着教育而是想着媚俗,当学校不是致力于育人事业而是惦记着占名人风光时,其教育价值观已经完全扭曲了。希望我们的学校,能够少一点功利主义、少一些媚骨;多一点淡泊名利、多一些傲骨。(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