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获得诺贝尔奖,关丈母娘什么事?
这个问题早就有,攀亲附贵哪家强?
现在答案来了,人民网10月15日报道,安徽蚌埠一中近日挂出了“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原来,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他的夫人吉娜,就是蚌埠一中的毕业生。此事引发网友吐槽,该校负责人15日回应媒体称,并无“贴金”之意,只是借机宣传该校优秀学生吉娜。
蚌埠一中负责人想必会觉得委屈,埃里克·白兹格确实是诺奖得主,吉娜确是该校毕业生,又是前者的夫人,放在一起宣传咋就惹出这么大的波澜呢?传统意义上的宣传也好,广告炒作也罢,借势的确相当重要,也很普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家乡顺势走红,倒也没太多人觉得不妥。
莫言的家乡沾了光,是因为莫言作品的场景原型就出自山东高密,游客就不会觉得高密官方、企业及家乡人的宣传莫名其妙。其他成功的借势(宣传抑或炒作)也大多存在直接联系,或符合逻辑的间接联系。比如某个足球明星一夜成名,培养过他的足校、启蒙教练甚至让球星吃过苦头的人都会沾边爆红,跟球星能扯上八卦关系的前女友们勉强也能引起粉丝的兴趣,但要是某家快餐店跑出来说球星能进球,全靠过去来店里吃过一两次盒饭,就肯定只能招来嘲笑。
为啥人们偏偏跟蚌埠一中的借势过不去?原因在于该校的宣传逻辑太过牵强。要把埃里克·白兹格获奖拿来作为宣传学校的由头,就需要提供科学家受益于该校的直接依据,或者受益于该校培养的“学霸”吉娜的间接依据(不是简单的夫妻共同生活、相互照料)。我们当然不能排除蚌埠一中可以提供上述两种依据的可能性,遗憾的是,蚌埠一中在回应舆论争议时也还是没能拿出“干货”。
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曾策划了有名的“六度分隔”实验,证明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经过6次中间环节(6个中介人)。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副教授詹姆斯·富勒在合著的《大连接》(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一书进一步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三度影响力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所做或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会在关系网络上泛起涟漪,影响我们的朋友(一度),我们朋友的朋友(二度),我们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反过来,我们也会深受三度以内朋友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下,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要彼此建立、强化联系要比过去更为容易,时间短、效率高,一些人或组织使用借势宣传也不再困难。但与之同时,那种毫无依据或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联系,被借势宣传使用,也将受到互联网时代的惩罚,加速传播的舆论会在很短时间内对借势者的声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实际上,蚌埠一中要想借助埃里克·白兹格和吉娜进行宣传,也不是找不到切入点。该校可以召集教师研究埃里克·白兹格的专业特点,找出其研究方向与中学生化学课程、科普教育及蚌埠市、安徽省相关产业、学科的契合点,并对吉娜的学术发展一并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该校可积极争取省市教育、科技部门支持,以学校名义邀请埃里克·白兹格夫妇访华,在该校举办公开课、学术或科普讲座等活动。如果该校真能这样踏踏实实去做,所能收获的宣传效果,岂不比“热烈祝贺我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句标语更强?
文/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