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的培训中心是权力腐败的温床

04.08.2014  18:46

  风景名胜区内,数十家名目繁多的培训中心、疗养院“扎堆”聚集。中央禁令出台后,有的依然大兴土木修建楼堂馆所,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记者近日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调查发现,这些藏身风景名胜区的培训中心大多奢华消费尚存、运行不计成本、资源严重浪费,问题不少。(8月2日《新京报》)

  看病难、养老难反映的“一床难求”,让公共服务和社会需求的脱节成为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虽然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但也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假如人们一直认同于人口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的客观因素,耐心等待着各种政府规划的实现,那么,在见效甚微的焦虑中,看到政府部门在如此紧缺的公共资源下,为自己大兴土木修建楼堂馆所,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又会引发什么样的社会情绪?

  在相关报道中,这些所谓的培训中心、疗养院,不是省财政厅、省国税局这样的政府部门,就是省电力有限公司之类的国有垄断企业修建的。这就注定了非公共服务的属性。事实也是如此。像黑龙江省国税局牡丹江培训中心,“一年基本上要闲置9个月,只有3个月时间能对外承接一些业务”;建设的时候投了几千万的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镜泊湖培训中心,现在基本都闲着。他们认为“反正是国家拿钱,成本不成本无所谓。

  在这其中,资源浪费只是一个方面,产生的奢侈腐败更令人痛心。一些培训中心表示:运行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培训中心重点在于“服务领导”;一些培训中心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内中却“别有洞天”。记者就发现了“现在有领导在住,不能看”的,对外价格6000元/天的总统套房。而在黑龙江省某单位镜泊湖职工休养院,还有“是留给领导专用的,严格保密,外人严禁入内”的近万元的套房。

  这还是所谓的培训中心、疗养院吗?分明是权力腐败的温床。在这张权力腐败的温床下,这些培训中心、疗养院也成了贪腐的孳生地。黑龙江省国税局牡丹江培训中心的客房经理介绍,“我们都是牡丹江市国税局的工作人员,发票很容易开,各种餐饮、娱乐费用都可以算到培训费里。”这位经理还说,不但可以开发票,还可以多开一些发票,算作“回扣”。撇下这些培训中心、疗养院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这样的培训中心,是不是在“培训”权力的享乐能力,这样的疗养院不是权力腐败的温床又是什么?

  当对“啃老”都要立法禁止,实际上是想厘清家庭关系下的权利和义务。那么。作为纳税人供养的公共服务阶层,在衣食父母得病时一床难求,在他们年老时无处安度晚年,还会对自己的养尊处优、穷奢极欲心安理得?既然知道“啃老”有违家庭伦理,难道就不知道挥霍浪费衣食父母的心血,不但有违社会伦理,更有损于政府的形象?这种败家子的行径,在衣食父母眼里,已经是十足的不肖子孙了。

  如果把对“啃老”立法视作对家庭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以此延伸到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那么,整治这些公共社会中的“败家子”,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认为“啃老”会使一个家庭因不堪负担而导致破裂,那么,这种权力腐败的后果也就不难想象了。因此,铲除这种权力腐败的温床,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也应成为反腐败的一个重要目标。

  文/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