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十二五”》(二)一路向西

27.11.2015  00:17

甘肃新闻》整期视频 手机 电脑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得到了国内外积极响应,而甘肃作为我国承东启西、连接欧亚的重要战略通道。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加快向西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今甘肃的国际朋友圈正在扩容,转型升级的步伐越走越快。

十二五”期间有一件大事全球关注,那就是 “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提出,究竟这“一带一路”能给咱们甘肃带来什么呢?首先,国家把这里定位为“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我们的矿产资源、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等等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与中西亚国家合作;

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让甘肃黄金段真正“”起来、“”起来。

既然“一带一路”打开了甘肃向西开放的大门,那我们的国际“朋友圈”究竟有多少小伙伴呢?截至目前,我们已与五大洲35个国家建立了50对国际友好城市。

而且,咱们这“朋友圈”里的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2011年,甘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87.64亿美元;到了2013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但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们的进出口总值在2014年有所回落,为86.5亿美元。值得一体的是,今年上半年,我省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出口农产品的出口增幅超过30%,古老的丝绸之路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天的“一路向西”我们就从阳关说起。

这里是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阳关,也是中国通往西域、中亚的西大门。它与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2000多千年前,中国的陶器、丝绸、四大发明就是通过这条道路陆续传到西域,而罗马的黄金、印度的佛教文化、以及琉璃玛瑙、玉制品也是通过这里传入中国。阳关因为通商,在当时非常繁华,这里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海关”。

既然是“海关”,那就是出入境必须要经过的地方,在汉唐年间进出关都要在督卫府办理“通关文牒”。这个“通关文牒”就好比我们今天的护照,只要持有这个合法的手续,在丝绸之路沿线就会得到驻兵相应的物资补给和人身保护,当时这里绝对是最安全的贸易通道。然而今天,随着信息、交通等条件的改善,这里已是一条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O-P-E-N,open也就是开放的意思,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甘肃再一次打开了开放的大门,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朋友们把目光汇聚到甘肃,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资源、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有一颗包容、合作、发展的进取之心。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第一个制定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两年来,甘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高铁高速四通八达,空中交通密如蛛网。2013年12月,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1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陆续开通;敦煌国际航空口岸也随后获国务院批准。

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去年封关运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今年8月封关运营,这一些“组合拳”都为甘肃与中西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平台和基地。

2000多年前,武威是全国的第二大城市,人口多达50多万人,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而2000年后的今天,这里再度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黄金节点城市,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产品、轻工产品、生活日用品都选择从武威保税物流中心集结出发,由火车运往中亚与欧洲;而像我身边的沥青等货物也是选择这个通道,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中国。满载而去、满载而回,武威这个陆路国际物流枢纽优势更加明显。

算一笔账,传统海运从上海港或天津港出发到荷兰鹿特丹港,运输距离约2万公里、时间需要35天;而搭乘“中欧班列”经新亚欧大陆桥到鹿特丹港,只要11天时间。这对于附加值高、时间要求较急的货物来说自然是不错的选择。

(甘肃陆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 杨宇):“至今年9月30日,“天马号”已发运班列29列,共计1265车,总重达4.15万吨,货物总值达1.0416亿美元。”

一带一路”战略把西部欠发达的甘肃,推向了国家“向西开放”的最前沿,甘肃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持续升温,少数民族地区也同样获得发展的机会。在被誉为“东方的小麦加”的临夏州,今年前十个月进出口总值超1.2亿元,清真食品、民族用品、民族服饰等50多种产品都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打开了甘肃向西开放的大门,也刮起了最炫民族风。在临夏州学和民族用品的这条生产线上,每天就有一万顶这样的穆斯林绣花帽生产下线,帽子上的花色都是根据不同国家人民的不同喜好而设计的,这些帽子如今已经出口到阿联酋、苏丹、沙特、巴基斯坦多个国家,每年创造产值可以达到2500万。

民族产品为什么深受中西亚朋友的喜爱呢?关键就在品质,像这个地毯,它选用了优质的羊毛,做工精细,欧洲、阿拉伯国家朋友们在家装的时候都非常喜欢,而这个挂在墙上的挂毯则是工人们一针一线手工织成的,它价值4万多人民币。随着我省全方位扩大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走向国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今年走红的一句流行语,对于一个省份而言亦是如此,一个不具有全球视野、不想拥抱全球化浪潮的省份很难发展。正是看清了这一点, “十二五”期间,甘肃组织200多家企业与白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丝路沿线国家签约经贸合作协议83个,总金额达34亿美元,并且在白俄罗斯、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设立商务代表处。通过人员培训、技术合作、文化推广等一系列的合作与交流,再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西部省份后发赶超,再变图强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