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窝奔小康——兰州永登县通远乡扶贫搬迁工程见闻

23.11.2015  09:12

  原标题:挪出穷窝奔小康

  ——永登县通远乡扶贫搬迁工程见闻

  记者 刘健

  最近,永登县通远乡边岭村村民吴正喜正和乡亲们一起忙着在几公里外的牌楼村包家屲地区盖新房。房子盖好后,吴正喜将和家人告别生活多年的边岭村,搬到包家屲。

  这是一处占地54亩、排列着69套住宅的新型农村居住区。通水、通电,交通便利,距离通远乡政府、学校、幼儿园不到3公里,超市、卫生院、文化站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

  对边岭村部分村社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是兰州市委宣传部、永登县与多家双联帮扶单位反复调研,共同确定的精准扶贫措施。

  “边岭村主要由远离县城的山区村社构成,人畜饮水靠传统窖水和涝坝水,是通远乡有名的贫困偏远山村。”通远乡党委书记唐文胜说,不实施搬迁,很难实现脱贫奔小康。

  但是,让群众放弃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又谈何容易?

  兰州市委宣传部驻边岭村的干部杜成喜说,为了让广大村民同意搬迁,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深入村民家中,一户一户地剖析“穷根”、解读政策,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这次搬迁共涉及边岭村6个社的69户287人,工程总投资1110.33万元。为减轻群众负担,搬迁工程采取农户联建和自建工程模式,全面建成后,由乡财政所负责统一报账,通过“惠农一折统”直接补助给农户。

  边岭村村民吴正军说,住进新房后,首先要送孩子去幼儿园。“特别方便,十几分钟就到了。”他说,由于路远,以前孩子只能待在家里。

  在实施搬迁的同时,帮扶单位还为边岭村的搬迁村民量身订制了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土地整理流转+养殖产业”。

  唐文胜说,在帮扶单位的牵线搭桥下,边岭村实施了9000亩“坡改梯”项目,并引进了永登金业丰种植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增收。

  “这些坡地以前只能‘靠天吃饭’,每亩地每年的收入只有两三百元。”唐文胜说,改成梯田后,农民可以把土地流转至金业丰种植养殖场用于种植苜蓿、燕麦等,养殖场则按工时给农民发工资。

  去年,边岭村人均纯收入为5900元。唐文胜预计,搬迁后可达到7125元,实现“以搬促产,以产促乡,乡村共发展”目的。

  除了边岭村,在通远乡,张坪村和涝池村也在进行扶贫搬迁。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告别穷窝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