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为媒”奔富路——陇南文县发展中药材产业侧记

01.04.2015  18:13

  通讯员 李智谋

  来到文县宏兴发展有限公司的厂区,十多名工人正在不停的忙碌加工纹党参,已有数十箱商品摆放的整整齐齐,即将装车发送出去;公司的核桃园中,七八名工人分工协作,正在有序的种植猪苓。

  近年来,文县围绕市县“433”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种植结构,有力促进了中药材的种植,这项产业已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带动着群众增收快富。

  “我们公司已给“纹党参”注册了三个品牌的商标,并依托“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产业发展链条,增强了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群众的收入正在逐年在增加。”文县宏兴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云林一一对我们介绍这几年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状况。他还谦虚地说:“我们新隆村药材专业合作社,每个社员年均能采挖纹党参20余亩,收入都在20万元左右。今年的纹党参价格持续走高,种植中药材将是群众增收的好路子。”

  文县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文县林下经济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和《文县林下经济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考核细则》,大力扶持农户种植猪苓、天麻等中药材,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还积极鼓励群众发展柴胡、重楼、黄芪、半夏等小杂药,不断增加群众的收入。2014年该县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2.45万亩。

  天池湖畔的小伙子田晓峰,他就是依托林下种植中药材猪苓富起来的。如今,他已经成了文县远近闻名的猪苓种植植能手。在小伙子家房前屋后的林子中,随意的扒开枯枝树叶,拳头大的猪苓就会呈现在眼前,看了叫人很吃惊。他自信的说:“去年,猪苓涨势好,卖得也不错。这一项我就收入了20万元,三年后预计能买到120多万元。”

  在和他的交谈中了解,田晓峰在自己种猪苓的过程中,依托县上的支持和帮扶,带动全村群众都种植猪苓,村里这项产业已逐步发展起来了。他说:“乡政府帮助村里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还帮助我开起了网店。乡亲们种的猪苓不出门在网上就能卖到全国各地了。”

  据了解,今年文县将以纹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菌类药材和小杂药的种植,不断扩大纹党GAP标准化种植面积,在中寨、堡子坝、桥头等乡镇的适宜区建成纹党GAP种植基地4万亩,引进试验推广中小杂药新品种5个,建成中药材示范点4个,并确保春季完成栽植中药材4.5万亩的任务。

  目前,文县的中药材种植已呈蓬勃发展之势,在两江八河的村村社社牢牢的扎下了根基,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