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质量强省最强音
东晋名士袁宏曾说:“器范自然,标准无假。”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实践应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39届ISO大会的贺信中所强调:“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过去五年,全省标准化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深入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标准化已经前所未有地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质量强省标准先行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标准化基础保障、创新推动和技术引领作用,在甘肃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我省将标准化战略作为质量强省活动的主要抓手,着力标准化战略顶层设计。2014年,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4-2020年)》,亮出了标准化战略助推“甘肃制造”的旗帜。成立了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为强化省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扎实推进甘肃省标准化战略实施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2015年,印发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描绘未来5年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蓝图。全省14个市州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标准化战略或意见,形成了从省到市州、县区各级层面协调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为全面推进全省标准化发展,我省紧抓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由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4-2020年)》,成立了30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甘肃省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领导小组,负责全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考核检查和督促指导工作,保证了我省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协调推进。
2015年,省政府专门制定了《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2015-2020年)》,从全面开展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工作激励措施、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推进环境保护标准化等13个方面,提出了33项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和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及工作方法和步骤,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
2016年6月,《甘肃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出台实施,再次要求协同有序推进全省标准化战略工作,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及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标准化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难看出,标准化正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标准化进入了多维度、广覆盖的“大标准”时代。
“标准化+”遍地开花
百合作为兰州特产,以其甜糯的口感及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远销国内外,兰州百合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与标准化建设息息相关。如今,从品种选育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和贮藏,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系统的实施标准。
近年来,我省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紧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步伐。标准的制订和实施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截至目前,批准发布实施的农业地方标准1800余项,形成了覆盖全省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农业标准体系。40种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0种农产品及初加工产品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天祝白牦牛地标产品入选中欧互认清单。2015年全省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近20亿元,年出口额达到2543万美元,有机食品产值达到6亿元,均比2010年增长一倍以上。
品质提升,重在标准。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希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行业话语权,一些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截至目前,全省制定工业地方标准47项。连续四年共有4项企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获得了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2015年,全省233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126户企业380余项产品获得了“采用国际标准”认可;95%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按标准建立健全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85%以上的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
同时,标准化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升,弥补了服务业在标准化方面的“短板”现象。我省深入挖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成果,开展了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衔接,与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服务标准体系研究,运用标准化手段促进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促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和旅游服务业等行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工作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重视。展望未来,标准化工作将更好地融入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发挥其在促进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作用。(记者沈丽莉 实习生马韶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