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创新的时代最强音
图为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无党派界举行小组会议。彭雪峰委员认为,我国制造业要努力创新,核心问题是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本报记者翟天雪摄
图为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丁烈云在发言中建议,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评价机制,发挥高校在对口专业领域培养人才的作用。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中国兰州网3月11日消息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最根本的要靠什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为何要“创”破局势在必行
说起创新,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总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虽然很大,但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少,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下,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的模式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张晓强委员的话语掷地有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此也很有感触。在他看来,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加快形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新格局。这样,不仅能走出一条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路径,还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赢得先机,为迈向中高收入国家奠定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发展目前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顽疾,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迟福林委员说。
“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都将创新驱动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我认为这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告诉记者,“因为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最缺乏的就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代表其创新实力的无不是能在行业中起到引领作用的世界品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基础研究、技术研究还是工程开发应用方面,都需要形成一定品牌实力,才能支撑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