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刀救人考生单独高考是道德和教育的双赢
6月7日高考进行,江西宜春高三考生柳艳兵却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不能参加高考,实际上他早已交上了另一份答卷。
5月31日,柳艳兵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引来各方点赞。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已有一些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6月8日人民日报)
短短的一则消息,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事件的多重意义,其一是高考生在客运车上勇斗歹徒所体现出的当代青年见义勇为的优秀道德品质;其二是各路网友纷纷点赞所体现出的普通公众对见义勇为者的尊重和敬佩;其三是教育部门为夺刀救人考生单独组织考试所体现出的教育的公平和对品德优秀学生的政策倾斜;其四是人民日报头版刊登这则消息所体现出的全社会对于见义勇为者的赞赏和表彰。可以说,夺刀救人高考生单独高考事件,传递的是全社会对于优秀品德的肯定、赞扬与尊重,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高考生夺刀救人,令人感动的除了他们见义勇为、敢于直面不法分子的勇气之外,更是他们那种不顾小我,维护正义的优秀品质和对自己因见义勇为而无法参加高考的无怨无悔。在面对歹徒的尖刀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会受到怎样的伤害、遭受什么样的损失,而是如何保证周围群众的安全,这样的品质在面对摔倒的老人都要在扶与不扶中纠结再三的当下更显得殊为可贵。
同样,面对这样的事件,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的表现也让我们眼前一亮。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了很多学生最常见的生活方式,一些固守在象牙塔之内的学生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公民意识。而此次教育部对于柳艳冰给予单独高考的特殊照顾,不仅是对柳艳冰因见义勇为而失去考试机会的弥补,彰显了教育的公平,更是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品德优秀者同样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政策的倾斜。
从夺刀救人无缘高考到全社会关注、广泛呼吁,再到教育部明确提出为两名考生组织单独考试,高考生夺刀救人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和感召力。在这场关于道德和教育的考试中,两位高考生用勇气和行动交出了一份精彩的道德答卷,同样也因为自己的勇气和行动收获了单独参加高考的机会和公平,教育的公平和道德的弘扬实现了完美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