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搭起连心桥 富民夯实脱贫路——记共青团甘肃省委“双联富民”帮扶行动

24.12.2014  20:03

  双联搭起连心桥 富民夯实脱贫路——记共青团甘肃省委“双联富民”帮扶行动

  西大滩乡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13千米。辖9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02户10481人,居住着汉、藏、土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5%。全乡贫困人口6228人、贫困面占59.4%, 2013年人均纯收入2908元。2012年全省开展“双联富民”行动以来,在共青团甘肃省委的倾力帮扶下,这片土地刮起了脱贫致富的劲风,致富发展充满了生机活力。

  团省委立足当地实际和特有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规划、发展规划,为联系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不断创新帮扶方式、帮扶内容,找准制约联系村发展的瓶颈,重点在暖棚养殖业、特色种植业上下功夫,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团省委领导干部多次深入联系村,走访慰问、调查研究、听取民意、指导工作,深入农牧民家中和他们促膝相谈,共谋发展大计。从村情民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民族文化、社会事业等重点环节入手,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怨盼,进一步掌握了制约联系村发展、限制农牧民增收的重点问题,为开展双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户干部的实际行动,使联系村的农牧民群众看到了新生活的光明,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团省委105名领导干部结对联系西大滩乡马场、东泉、白土台和坝堵四个村145户贫困户,在吃透乡情、村情、户情的基础上,多方协调争取帮扶项目,筹措扶持资金,竭尽所能为民办实事好事,着力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共青团甘肃省委牢记实现“中国梦”的青春使命,紧盯扶贫攻坚这一核心任务,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深化人才、资金、技术、市场、项目“5个双联”,建设了西大滩乡白土台村、坝堵村和东泉村村委会、青年农家书屋、养畜暖棚、马场村小学、马场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为西大滩乡中小学生捐赠总价值28.31万元的学习文具、图书、体育器材等;联系协调“郭明义爱心团队”为西大滩乡952名中小学生捐赠助学金28.56万元;协调沈阳军区“雷锋班”为西大滩乡马场小学捐赠茶水锅炉一台,价值2万元;开展“双联暖冬行动”,为西大滩乡农牧民群众捐赠310万元的衣物;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为西大滩乡145户贫困户送去价值2.4万元的慰问物资;投入资金5万元为联系村村干部进行了培训;争取省扶贫办资金60万元,筹建坝堵、东泉和白土台村互助资金协会;投入资金20万元开展义诊送医药活动。

  2014年,团省委为深入推进“双联富民”行动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为联系村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协调沟通在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方面有成熟经验的陇西县首阳,为西大滩乡农牧民群众开展了中药材种植技能培训,使首阳镇与西大滩乡结成友好乡镇,签订了友好共建协议书;联系兰州市甜甜百合公司、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在四个联系村建设百合种植示范基地200亩,签订了建立百合种植示范基地框架合作协议;组织西大滩乡部分种植户赴首阳镇结对农户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开展扶贫日劝募活动共募捐扶贫款1.01万元,为联系村扶贫开发添砖加瓦;组织双联干部到联系村同当地干部群众同劳动,清理、维修村组道路。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办到了“紧要处”,帮到了“节骨眼”,暖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改变,在这里悄然发生。通过双联干部的热心帮扶和大力支持,联系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农牧民群众居住环境改善了,致富产业发展了,精神面貌改变了,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广,钱袋子越来越鼓,脑瓜子越来越活,幸福笑容越来越甜,这是农牧民群众共同的感受。就连小学生也会竖起大拇指,说没有团省委的叔叔阿姨,我们就没有崭新的文具、没有崭新的校舍食堂、没有热开水。

  在共青团甘肃省委以及其他各级双联帮扶单位的帮扶下,西大滩乡人均纯收入达到3576.84元,双联行动推开了西大滩乡的致富发展大门,农牧民群众在脱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