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央行降息 降息仍是中性政策而非放水

12.05.2015  14:07

       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正处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力交替期的中国实体经济迎来“及时雨”。不过,专家认为降息仍是中性货币政策操作,而非“放水”和“中国版QE(量化宽松)”。 

         频率高幅度却并不大 

       “此次降息的主要动因还是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有必要通过降低名义利率来达到降低实际利率、稳定投资增长的目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 

       新出炉的部分经济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6.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落至7%。 

       “从4月份数据看,国内外需求都比较疲弱,下行压力大,经济尚未企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这势必需要进行逆周期的宏观调节,把经济增速稳住,才能为调结构、促改革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半年内,央行已三度降息两度降准。一时间,出现“中国版QE”和“大放水”等议论。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还不能说货币政策的基调明显转变,近3次降息一共下调了0.75个百分点,频率高幅度却并不大。” 

        据王军介绍,判断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很关键的指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3月末,我国M2余额同比增长11.6%,低于12%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从M2看,货币政策没有搞‘强刺激’和‘大放水’,未来货币政策还有预调微调的空间。” 

        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认为,降息主要是通过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升市场投资意愿,使经济景气预期变得更好。经过前两次降息,尽管企业名义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由于物价仍保持较低水平,实际利率水平显得相对偏高,再次降息符合客观需要,仍是中性政策。 

         中国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有调整空间 

        “不应该将这次利率下调解读为中国版QE,QE往往是在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才使用的。”马骏认为,一些发达国家的QE是在政策利率接近于零,而实体经济又面临衰退的背景下采用的非常规政策手段。目前中国使用利率工具还有空间有效果,而且还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增加流动性的政策空间。 

         降息是通过价格杠杆来解决融资贵的问题,但当前外汇占款在缩小甚至负增长,光降价格流动性跟不上,还不能完全使资金流到实体经济中去。因此,不少专家还提出可以通过数量型工具加以配合来解决。 

        “从全球角度看,中国存款准备金率比较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另外,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也需要释放流动性,以调动银行参与债务置换的积极性。”王军说。 

        为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陆磊认为,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间协调配合。“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棚改、社保方面加大投入,可以形成外生的动力和新增购买力,向企业传递一种市场有需求、产品有市场的良好预期,这个时候如果融资成本又是低的,短期内可以有助企业提高订单,拉动增长。” 

         此外,我国近期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专家认为,这也将有助于配合微观经济部门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整,在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相关政策,正在积极构建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带。通过区域和产业政策引导,让企业知道可以做点什么,以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期望,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也使得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传导至实体经济。”陆磊说。据新华社电

         影响一

         降息将促使楼市量价齐升

        央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已经是2015年内第二次降息了,而在人们的印象中,降息总是与楼市、房价紧密相关,此次降息后,将会对楼市、房价带来怎样的影响呢?5月11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

         降息符合市场预期

        “对此次降息,其实可以用三句话来做精炼总结。”严跃进称,一是没有神秘感。政策层面、企业层面和民间几乎都预测到降息会到来,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二是政策叠加效应显现。降息和此前各类宽松政策将拧成一股绳,进而拉动宏观经济爬上坡。三是喜忧参半才是最健康的态度,既要看到降息对于资金成本降低等的利好效应,又要看到降息后资金流动管控的迫切要求。

        在央行4月20日降准后,关于降息的声音还是很多,尤其是宏观经济的提振速度没有预期快,所以降息的预期是加大的。而此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其逻辑和此前几轮降息政策是一致的,同时能够和此前几次宽松化的政策密切关联,“降息其实就是为经济提振加燃料。”严跃进认为,4月份CPI数据显示经济低迷,从这个角度看,降息做法的出现,符合市场预期,也能够为市场复苏提供新的动力。

         降息直接降低信贷成本

        对于人们最关心的楼市和房价问题,他说,降息将直接降低信贷成本。从房地产的

        角度看,降息能够直接带来按揭贷款成本的降低,这能够加快购房者的积极入市。而且近期房价处于一个止跌反弹的态势,降息会促使此前部分观望的购房者改变入市策略,进而积极办理按揭贷款和购房手续。这都能够带来5月份市场成交量的继续上升。同时,降息提振了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情绪,为后续市场的运行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从房地产的角度看,房价止跌反弹的动作会加速完成,即房价会步入新一轮上涨的通道。如果从城市分类看,在这样一轮降息政策下,一二线城市在5月份就会陆续进入房价上涨的通道中,部分三四线城市也将完成止跌的过程。房价上涨态势一旦形成,那么下半年将强化市场看涨预期,进而加大涨价的幅度。

        “对于兰州市场,此次降息最主要的是将会对兰州目前购房市场产生新的效应。”严跃进说,应该注意到,兰州在3-4月份市场成交量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反映了市场入市节奏在加快。而降息后会带来按揭贷款成本的降低,那么不排除部分购房者会积极去申请此类成本更低的贷款。按照这样一个逻辑,在带动市场成交量上升的同时,也会使得兰州部分房企在价格上继续调高。

         影响二

         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央行年内再次宣布降息,自5月11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2.25%。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实质上,业内对于此次降息早有预期,这也是央行在半年之内进行第三次降息调整,它对实体经济、市民“钱袋子”到底有哪些影响?5月11日,记者专访了华龙证券高级投资顾问罗洁。

        “这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息,也是半年内的第三次降息,此次‘五一’前后的降息为市场的普遍预计。今年4月19日,央行宣布降低银行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在

        此基础上实施定向降准,幅度仍为1个百分点。当时市场普遍认为,美国可能在三季度中后期进入加息周期。那么中国最为有利的降息时间窗口则是在二季度。”罗洁说。

        此外,普遍预计的主要依据还有,今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GDP增值率仅为7%,创下2008年来新低。4月17日,李克强总理前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考察,考察重心为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可以认为,加大贷款投放、降低贷款成本已经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在此情景下,贷款有所放量是大概率的,但考虑到因不良贷款上升和风险偏好下降的现实状况,贷款不会出现

        爆发式增长。本轮降息周期从2014年11月开始,但从之前两次降息的政策效果看,通胀水平仍然偏低,经济增长仍然不振。虽然国开行等银行回归政策性银行,一系列非常规型调控手段正在启动。但从各个市场观察可以看到,市场对于短期利率、调控效果存在信心,而对于中长期转型信心仍然不足。这也意味着短期调控政策窗口指导正在起到效果,而中长期政策降准或降息等仍然使用不足。

         延伸阅读

         下次降息或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央行在半年内第三次降息。中国人民银行10日下午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央行先后两次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而此次下调利率,也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调整发挥了逆周期宏观调控工具作用。2015年一季度以来的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下行压力、物价总水平保持低位,都决定了通过名义利率适度下调以实现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客观需要,以此稳定实体经济运行预期。综合考虑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利率水平,此次利率调整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自去年11月以来,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和企业融资成本高,央行采取降准、降息交替进行,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下的灵活性和松紧适度,预计下阶段仍有放松可能,为结构性改革赢取时间和空间。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政策的放松更多是为经济结构调整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是题中应有之义,并非“强刺激”或是“大放水”。央行上周五最新发布的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提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目前各类货币政策工具都有较大的空间,能够有效调节和供给流动性,无需以量化宽松的方式大幅扩张流动性水平。

        恒丰银行战略与创新部总经理娄丽丽表示,鉴于存款利率“一浮到顶”银行机构数量已经减少,预计本次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不会都执行上限水平,而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高定价水平和定价能力。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考虑到1.5倍的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利率市场化正在进入“最后一公里”冲刺阶段,预计下次降息时很有可能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