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拳整改支付机构 违规公司难获续牌

17.05.2016  12:39

原标题:央行重拳整改支付机构 违规公司难获续牌

不到8个月时间,浙江易士等3家支付机构牌照被吊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逐渐走向繁荣,越来越多的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涉足,与此同时,违规现象也在滋生。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8月份以来至今,不到8个月时间内,已有3家公司的支付牌照被注销;另外,央行还对多家支付机构开出了罚单。

为进一步规范支付市场,行业整顿已拉开序幕。近日,央行等14部委联合印发《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将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加强账户资金监测,防范资金风险;并提出,一般不再受理新机构的设立申请,对于业务许可存续期间未实质开展过支付业务、长期连续停止开展支付业务、客户备付金管理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机构,将不予续展《支付业务许可证》。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此次整顿对行业打击力度较大,尤其是停止发放牌照,等同于关闭行业大门,100多家排队上牌照的公司可能受影响较大,前期的投入或将成为‘沉没成本’。

3张支付牌照被注销

去年以来,央行便开始对支付领域进行严格管理。去年8月24日,央行依法注销了浙江易士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去年10月份,央行再次出手注销广东益民《支付业务许可证》。今年1月份,央行网站发布公告,宣布依法注销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业务许可证》,并将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涉嫌犯罪线索移交司法部门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

除了吊销这3张支付牌照外,今年央行开出的罚单中也有多家支付机构现身:上海华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因未按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办法或风险管理措施等违规行为被给予警告并处15万元罚款;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因反洗钱问题被处罚,行政处罚内容包括多项罚款;上海德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被要求限期改正,处以罚款人民币3万元。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三方支付领域乱象丛生,一方面表现在无牌照经营机构较多,目前大约有26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但其中获得营业资格的不到100家;另一方面,行业存在大量违规违法行为,如违规挪用资金、伪造编造支付业务、超范围违规发行网络支付产品等,对社会危害较大,所以支付领域受到越来越严的监管和整治。

    行业监管重拳频出

今年以来,监管层对支付领域频出监管政策。4月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行业风险信息共享管理办法(暂行)》,要求接入单位要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和有效地提供本机构在经营业务过程中收集的风险信息并及时维护。4月7日,央行发布《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建立了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4月1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律管理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考核项目包括用户管理、商户管理、资金管理、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管理等六大项。4月14日,14部委联合印发《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表示将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加强账户资金监测,防范资金风险。4月19日,央行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表示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分类评级,连续评级较差的机构将被注销支付牌照。

根据前述《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作为整治重点,监督备付金存管银行和支付机构落实整改要求,于2016年8月底前制定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方案;清理无证开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要求在7月底之前完成。且此次整治方案明确,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般不再受理新机构的设立申请,对于业务许可存续期间未实质开展过支付业务、长期连续停止开展支付业务、客户备付金管理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机构,将不予续展《支付业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