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局负责人:降准不是“全面放水” 而是预调微调

06.02.2015  12:24

  中国兰州网2月6日消息 原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维持双顺差,到2014年资本项目下出现960亿美元的逆差,相当于5000亿—6000亿元人民币,会对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带来影响。降准是对当前情况的预调微调。

  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连续34个月负增长,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制造业企业经营压力大,主营业务收入不足。降准的目的在于将金融资源动员到实体经济中,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薄弱环节。此次调控不是“强刺激”、全面放水,而是预调微调、定向调控。

   此次降准有三个基本政策意图,并未开启降准通道

  2月4日,央行宣布2012年5月18日以来的首次全面降准。市场对此猜测不少,央行的政策意图是什么?

  央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次降准有三个基本政策意图:

  其一,这是针对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性变化做出的相应安排。原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维持双顺差,到2014年资本项目下出现了960亿美元的逆差,相当于5000亿—6000亿元人民币,会对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带来影响。这次降准相当于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供给,这是针对当前情况的预调和微调。

  其二是季节性因素。一般来说,春节前和春节中市场的现金投放量大,每年会出现大规模的资金缺口。此前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弥补这部分资金缺口,现在随着外汇占款的减少,公开市场操作已不足以弥补,必须通过降准与公开市场操作相配合来满足特定时点的流动性需求。

  其三,这次在全面降准的同时,央行还对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定向额外降准,意在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这是延续了去年央行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的思路。

  “我不认为此次降准开启了所谓‘降准通道’。”陆磊说,央行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的变化,来进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操作。

   此次调控不是“强刺激”、全面放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行又是降息又是降准。有观点认为,这是强刺激的开始,宏观调控似乎已经放弃了定力。对此,该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