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人生

31.08.2014  02:58

    2014年7月11日至13日,我参加了兰州地方拳艺交流大会,获得了中年组陈氏太极拳第一名、陈氏太极刀第一名和大会精英赛亚军,当捧到奖杯时,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我于2013年4月投师榆中栖云太极拳社牛光虎老师门下,系统地学习了陈氏一路、二路太极拳和陈氏太极刀。经过老师的口传心授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仅1年零3个月,就取得了小小的成绩。此次大赛有来自兰州、宁夏、陇西、定西、永登、皋兰、榆中等地的230多名武术爱好者会聚金城,切磋技艺,对我一个初学武术的人来说,参加这样的盛会的确不易。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很想抓住这个道法的“”,走进太极的世界。

    太极者,和也,中正安舒,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太极拳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是武林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拳分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武当太极拳六大门派。我的师傅牛光虎老师习拳40余年,精通各门派太极拳,文武兼备,以前曾担任榆中县武协副主席、秘书长之职,整理出《榆中武术志》,已出版发行,创办了榆中栖云太极拳社,义务教拳,对榆中地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练拳时周身轻灵,圆活柔顺,连绵不断,一气呵成,丝毫没有拙力之感,极具大家风范。

    我学练的陈氏太极拳分一路和二路。一路以柔为主,动作力求柔顺,在外形上具有缓、柔、稳的特色,着重缠丝劲的锻炼;二路要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动作力求坚刚、迅速,着重弹性的锻炼,套路中有窜奔跳跃、腾挪闪转的动作,具有刚、快、跃的特色。

    练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以腰为主宰,一动全动,节节贯穿。我受益最大的是套路中的“倒卷肱”、“云手”、“双推手”、“白鹤亮翅”等动作,练习是旋腰转脊,旋腕转膀和旋踝转膝,对腿关节、腰跨、肩关节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老师教拳时经常强调要松,要柔,要圆,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从外家拳转人内家拳,这种用意不用力的练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体会领悟。现在公园里练太极拳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女性居多,练的都很好,原因是她们思想单一,练拳的目的是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并不当什么武林高手,她们“心贵专”、“体贵静”,练出了太极拳的柔顺特色。

    我们拳社里有位叫郭奶的老太太,70多岁,经常骑自行车行五六里路到拳社来打拳练剑,寒暑无间,风雨无阻,她说,“我有多种疾病,坚持练太极拳对这些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她经常和我们交流,一天不练太极拳总觉得少了什么,师傅也对她常说,不需要你姿势正确,只要你放松、放柔,有那个意念就行了。我的师兄王福科、马维民都已年过花甲,每天练太极拳是他们的一大乐趣,他们与世无争,不图名利,无意练拳,有意成功,王福科这次获得大会精英赛冠军,马维民获得精英赛季军,师姐张金莲、张作敏分别获得太极拳剑小组赛第一名,可喜可贺。

    没有师傅的教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我是业余爱好者,这次取得了好成绩,要感谢师傅。太极拳博大精深,我还没有真正入门,还得练习感悟。

    师者,倾囊相授,诲人不倦,学者,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大家练得周身皆太极,管它春夏与秋冬,此乃人生一大乐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