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金改八年得失

23.06.2014  10:37

 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 天津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强调把金融改革创新列为近期工作的首要任务,“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以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

  同年9月,天津市政府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报请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请示》,提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其中包括金融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并开始组织实施。

  至今,天津金改已经启动八年。

  这八年来,天津金改取得哪些成果?面临哪些矛盾和困难?其怎样看待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对 私募 股权基金的监管等政策措施又如何延续?

  2014年6月6日,第八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开幕,在紧锣密鼓的主持和会晤日程下,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陈宗胜 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独家专访。

  在当日的主题论坛上,中央空调运行正常,陈宗胜却数度对折手中发言稿,轻拂以降温,难掩盛会主办方的热情。

  作为天津金融改革方案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之一,陈宗胜并不回避尖锐提问,对非法集资后续处置、于家堡建设进度、金改创新成败得失等敏感问题,一一回应;对 互联网金融 监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热点话题,表达了自身的思考与见解。

  如何评价天津金改?

  应当鼓励类似“余额宝”的探索,不要在创新事物的萌芽状态,就仓促扼杀。一有问题就采用关闭方法是传统思维方式,而对创新中的不足,则应当容忍并帮助完善。这需要更高的监督管理水平并转换思维方式。

  《21世纪》: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天津八年金改,您会怎样表述?

  陈宗胜:可以引用国家 发改委 的评价。2012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彭森连维良 先后带队,发改委及其聘请的第三方学术评估组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了考察。“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成功的、有效的,有些方面的试验是可以在全国推广的”。

  《21世纪》:可以推广的试验成果主要有哪些?

  陈宗胜:第一,股权基金这种直接融资形式普及全国,深入人心,建立起了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运营中心。第二,探索租赁融资的各种新形式,租赁余额达到全国25%。第三,金融体系、网络、功能、产品及综合经营形式,大大丰富扩展起来。一个直观的数据是,2006年,天津市有各类总、分级金融机构不到100家,如今已增至1000多家。第四,外汇外资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外汇负头寸管理,意愿结汇,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等。第五,金融市场、金融要素、金融资本逐渐完善,形式多样,对推动中国生产要素市场的完善健全有贡献。第六,金融仲裁、海损理算、征信评级、保理担保,应收帐款管理,以及财税政策等服务环境日趋改善。

  《21世纪》:天津金改八年主打创新牌。与创新相对应的一个词是监管。您怎样看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陈宗胜: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和监管是时下热门的话题。最近一段时期,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被舆论强调。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需要防范风险,但“找准风险点是关键”, 舆论和监管部门都应当允许市场在“负面清单”之外,通过一定的工具、手段、机制、市场来探索创新。“余额宝”等都是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应当鼓励类似的探索。不要在创新事物的萌芽状态,就仓促扼杀。一有问题就采用关闭方法是传统思维方式。我以为这里面最大的风险点,是假借创新搞非法集资行为,对此只能动用关闭手段。而对真正的创新中的不足则应当容忍并帮助完善之。这需要更高的监督管理水平并转换思维方式。

  阻力与质疑

  八年风雨兼程、厚积薄发。天津金改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假私募案,交易市场整顿,于家堡建设进度……天津金改时常迎来挑剔的目光,乃至犀利的质疑。

  《21世纪》: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金改中出现了哪些矛盾和困难?

  陈宗胜:可概括为几种情况:一是,我们尝试了一些创新研究,但可惜没能获批。比如OTC和 港股 直通车。二是,少数经批准的创新项目没有完成,如2008年10月成立的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由于经营不善,业务逐渐停滞。三是,个别创新举措在实践中被不法分子利用,比如在私募基金快速发展时,也出现了个别假借私募名义的非法集资案。对此我们已经采取严肃有效的措施。

  《21世纪》:新三板已在 中关村 ( 000931 , 股吧 )试点,沪港通实施在即,再回首,此前天津OTC和港股直通车惜败,原因何在?

  陈宗胜:中关村在民营经济、科技企业数量以及金融水平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现在管理部门为他们主推新三板,目标锁定非上市公众公司。我们主力发展天津股权交易所,在“清单之外”为非上市非公众公司的股权流动提供平台。

  港股直通车没有做成,并非方案不好,而是时机不成熟。“港股直通车”的本质是放宽境内个人对外投资的限制,允许内地投资者投资一系列范围广泛的海外资产,使香港既成为一个投资流出渠道,也成为投资目的地。当时市场存在一种过分的忧虑,担心一旦放开港股直通车,全国人民都会到香港去 炒股 ,进而判断试点相当于在当时的资本管制上开了一个大口,大量热钱将得以跨境,流入和流出难以控制。现在明白,这是一个误解。

  《21世纪》:2012年的私募案,至今仍有人抱怨清理力度太大。当时的清理思路是什么?政策如何延续?

  陈宗胜:绝不是私募基金行业有问题,真正的私募基金都是健康的、规范的,只有个别假借私募名义的搞非法集资的才有问题。我们对个别非法的,即借私募股权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的企业坚决取缔。另外,对少数合法,但一人注册多家公司,因规模超过其实力,也协商注销。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之后,我们也建立了动态监督的长效机制,目的是坚定不移地保持天津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洁净度,保持健康的发展。对其他领域,天津也在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落实责任,加强管理,一刻也没有松懈,正在积极落实整顿。

  《21世纪》:此前有媒体把于家堡和响螺湾描述为“鬼城”, 舆论认为部分项目建设延滞。请问天津方面是怎样考虑的?是否存在建设资金问题?

  陈宗胜:有媒体说于家堡是“鬼城”,这纯属无稽之谈。城尚不存,鬼何焉附?于家堡金融区总面积为3.86平方公里,计划建设120栋大楼,实际启动的只有14栋。项目分步实施:三年全面建设,五年初具规模,八年基本建成。第一阶段,2008-2010年,主要完成部分市政大配套主干路和地下管廊的建设、起步区市政大配套建设,以及市场会展和现代金融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开展传统金融机构招商和规划建设工作。第二阶段,2011-2016年,完善基础设施大配套,全面开工建设传统金融、教育培训和商业商务区。第三阶段,2017-2018年,按照总体规划和设计标准要求,全面完成金融服务区的开发建设。于家堡建设进度正常,现阶段,它还不能称为一个“城”。

  至于资金,于家堡项目的债务结构,大部分贷款在2019年后到期,短期偿债压力较小。响螺湾的建设,主要是天津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全国30多个省市前来建立联络中心, 武钢 、五矿等大型国企参与其中,绝大部分建设方资金充分。

  天津对于家堡和响螺湾的规划与建设思路没有变化,在 自贸区 申报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机遇下,我们比从前更有信心。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