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病人眼里的好医生

05.06.2014  17:10

  中国甘肃网6月5日讯 据天天天水网消息(记者 王琳) 从医30年来,患者无论贫富,他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他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尤其擅长以价廉的药物、简单的处方治疗疑难病,因而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他,就是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内分泌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张和顺。

  1983年,张和顺从兰州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市二院,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宗旨,用仁心仁术践行着一名医者的诺言。有一次,秦州区汪川镇一位刘姓青年被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住院10多天,仍然昏迷,生命垂危,家人准备拉回家等待“办后事”。张和顺分析病情后,同病人的父亲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他说:“你儿子的病情虽然危急,但是并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再说,你一旦拉回去,就是放弃了治疗、没有一丝希望了。他是青年人,像什么不能死在外面的说辞,你没有必要讲这个迷信。所以,我建议你留下来,我会尽最大努力治疗。”病人父亲被张和顺的真诚所打动,答应继续让儿子留院治疗。刘姓青年住院期间,张和顺日夜守候,精心治疗,一个月后病人苏醒,好转出院,又经过半年的后续治疗,患者身体恢复如常。事后,患者父亲带着儿子及双胞胎孙子向张和顺道谢,老人说:“张大夫,你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没有你,我们不会有今天的日子。”

  2012年9月份的一天,麦积区一退休职工的三个子女来到张和顺主任的办公室,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原来,他们的父亲当年9月之前曾在张和顺主任的科室住院治疗,当时被确诊为肺癌晚期,癌细胞多处转移,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张主任考虑到过度治疗效果不确定,建议其家属少做昂贵的侵入性治疗。但患者家属还是选择了出院到大医院求治,后来这名患者辗转其他医院治疗,虽经放疗、化疗,但病情也无好转,最终还是去世了。老人的子女们悔不当初,他们说:“后悔当初没听取张主任的建议,不仅我父亲的生存期没延长,而且老人放化疗时很痛苦,罪受尽了,还花了不少钱。现在回想起来,您给我们的建议是真心的,您把病人当成是自己的家人,所以我们打心眼里感激您。”

  30多年来,张和顺不分白天黑夜,不论上班还是下班,只要接到病人或家属的电话、接到病房的电话,总是耐心解答,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问题,遇到疑难危重病的患者,更是随叫随到。

  因工作成绩突出,张和顺多次受到甘肃省医学会、麦积区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奖励。2012年、2013年,他连续两年被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评为天水市教育健康专家;2014年3月,张和顺被麦积区委授予“道德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