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根雕艺人:创作三十多年 演绎刻刀上的梦想

04.09.2015  11:01

    原标题——天水根雕艺人:演绎刻刀上的梦想

李全成展示手艺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古城天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宜人,森林繁茂,盛产香柏,根雕资源十分丰富,根雕艺术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目前,天水根雕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化腐朽为神奇”的天水根雕能成为天水艺术长廊中的一朵奇葩。

    天水根雕独具特色

    天水地处小陇山林区,森林茂盛,根雕资源十分丰富。众多的根雕艺人与根艺爱好者,利用从山林深处搜集来的树根、竹根、藤条、枯木,经选材、构思、定位、刮垢、磨光等十多道工序,雕制成造型各异的根艺作品。

    天水根雕与其他各地的根雕特点迥然不同,有着独特的人文背景与地域特色。秦地民风淳朴质直,不尚浮华,故多数艺人的根雕创作多依材质的自然形状、天然纹理与自然本色进行创作,以展现根木自身的艺术魅力。天水盛产香柏植物,这是一种适于根雕艺术创作的极佳材料。香柏又名香扁柏,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松柏科植物,在西北地区尤为常见。这种树木极耐贫瘠,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中,以石为母,餐云为乳。香柏木油性较大,耐腐性强,木质坚硬,叩之铿然,色泽红润,愈枯愈红,香气清远,弥久不散。且虬枝盘旋曲屈,纹理气韵贯通,形貌高古怪奇,与许多杂木材质相比,香柏超凡脱俗,品格高雅,可悦志怡情。

    从小痴爱根艺雕刻

    近日,记者来到天水市秦州区坚家河花鸟市场,拜访了根雕艺人李全成。走进李先生的店铺,就仿佛进入了根雕艺术馆。那些不起眼的树根经过李先生的精心雕琢,变成了一件件千姿百态、趣味盎然的艺术品。李先生从小受父辈的艺术熏陶,对根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事根雕创作三十多年来,凭着悟性和勤奋,将一堆堆被人“弃之如敝屣”的树根变成了根雕艺术品。

    如今,李全成的根雕艺术已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创作的“鳯瓶”被一位收藏家高价收购。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创作根雕艺术品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根雕艺人和李先生一样,开始重视生态保护,并呼吁根雕技艺和生态保护能够和谐发展。

    在天水众多的根雕艺人中,尤以毛惠民、赵本章二人最为突出。毛惠民的香柏系列根艺作品风格独具,有着独特的语言。他的根雕作品只选用柏树的根,经过反复仔细的审美观察,去污泥、削繁冗、磨粗糙、现肌理、取天然、去雕饰。在造型中灵气毕现,不执着于细部的形似,而追求意象与神韵。他的根艺品大抵分两类,一类是具有禅味的作品,似像非像,似是而非;另一类则是神形兼备,逸神焕彩之作。如《太白干钟》、《伏羲女娲》、《观音送子》等,都是精典传世之作。赵本章的根艺创作在手法上与毛惠民基本一致,然而在选取材质上则截然不同。他的根艺只选取柏木的枯干残枝,取其自然形态而创作工艺品,称其为香柏艺术更恰当些。(记者 哈丽娜文/图)

 

 

( 编辑: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