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数字时代 纸质阅读重返主流(图)
天水:数字时代纸质阅读重返主流
记者 景春燕 余碧波
11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光明日报、韬奋基金会联合发布的《网民阅读偏好2015年度报告》却显示,“纸质书”位列网民图书载体偏爱度排行榜首位,之后才依次是“手机阅读”和“电脑屏幕阅读”。
近年来,“传统纸质阅读迟早将被电子阅读取代”的声音始终在网络上不绝于耳。在我市,纸质书阅读状况如何?记者连日来对我市的书店、图书馆进行采访时发现,书店里书籍的销售额逐年递增,图书馆内书刊流通数量和接待市民人次均呈上升趋势,这些均能反映出,天水市读书的人越来越多。
五年前,电子书的热风开始刮遍全球,掀起一阵电子阅读的热潮。人们都说,书店必死,纸质阅读将被电子阅读所取代。然而五年过去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纸质书并没有像预测的那样倒下;相反,它的销量竟然呈现逆势增长。
纸质阅读让时光慢下来
12月4日下午,一走进市民王黎明位于秦州区正大花园的家,记者就被一堆箱子包围了。
今年刚步入而立之年的王黎明告诉记者,箱子里都是书。最近一段时间他正忙着搬家,收拾的过程中发现,家里最多也最难收拾的就是书。“从小区里的小卖部买了十几个纸箱子专门用来装书,还不够,这两天还得再买几个纸箱。”记者看到,在整理好的箱子上还放着不少书,记者随手打开一个箱子,最上面的一本是《导游基础知识》。见记者好奇,王黎明笑笑说:“这是前年我爱人报名参加导游考试时买的,后来因为家里有事没去考试,书她却翻着看了好几遍。”
王黎明和妻子都是爱看书的人,虽然看的书类型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觉得不错的书要买下来,一来二去家里的书就越来越多。平时倒是挺方便,需要翻书时随时可以查找,可现在准备搬家的时候他还真是有点犯愁。王黎明说:“我爱人却感到很有成就感,说我们家里就这些书最值钱。”
读书一直是王黎明最喜欢的事,上中学时就在市图书馆办了借阅证,每次抱着一摞新借的书往回走时,心里都特别兴奋,好像自己抱着的是十分珍贵的东西似的。上了大学后,学校图书馆又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回想那些年周末泡在图书馆里看书的场景,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王黎明说,读纸质书时会感觉时光也慢了下来,心特别静。
在数字时代,电子书阅读起来非常方便,王黎明也在智能手机上安装“QQ阅读”软件,没事时就找喜欢的小说翻一翻。然而尽管如此,但在王黎明的床头还是会放上一两本书,“临睡前翻一翻,也能感受一下书香。”
“互联网+读书”成亮点
早晨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徐娜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是伸手摸到床头的手机点开新浪微博。就像段子里戏说的那样,她仿佛如古代皇帝批阅奏章一般,一边看最新发生的新闻,一边转发加上自己的评论——微博上承载的新闻和信息是她一天里和同学们闲聊时的谈资。
“我觉得和书本上的知识相比,我更需要海量的信息,看报纸刷微博,都是在接触信息,否则我会感到焦虑,因为同学们谈论的话题你可能就不知道,插不上嘴,感到自己跟不上外面的世界。”今年21岁,在天水师范学院读大三的徐娜告诉记者,在她的同学中不缺少爱读书的人,这两年,随着青春题材电影《万物生长》、《左耳》等热映,室友们纷纷去书店买来这些电影的原作小说读。
像徐娜和她的同学们一样,记者在王黎明家采访时发现,他的藏书中,以文学类书籍居多,从《诗经》《道德经》到《人间词话》《二十四诗品》等,但不乏还有像《甄嬛传》《盗墓笔记》一些网红小说,他说这些小说都是先在网上看了电子版的,又买了纸质书。“去年在手机上看了看《三体》,觉得看不懂,就放弃了。今年8月,《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我又专门去书店买了一套纸质书,还是想好好看看。”
12月7日下午,天水师范学院的校园里人来人往,在去学校的路上、在食堂、在教室,很多学生都在低头浏览着手机。
“年轻人并非不阅读,实际上,我们的阅读量非常大,这种阅读和传统阅读方式会有所不同,我们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手机、电脑来阅读。”学生李宣说。采访中,不少大学生表示,平时学校的课程安排比较多,加之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没有时间”“没有阅读的冲动”等理由使得同学们平时会更多地选择上网、“刷微博”和“上微信”等阅读方式。李宣说:“我会利用很多零碎的时间来读书,比如宿舍熄灯之后,我会把手机拿出来读一读电子书。我还比较喜欢听书,前一段时间完整地听完《平凡的世界》,我觉得这同样可以达到阅读的目的。”
今年年初,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带火了原著小说,也掀起了关于作品文学性讨论的又一股热潮。当时,在很多实体书店里,这本小说也被放在显眼的位置,可见销售之火爆。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皮特·帕克在《媒介社会史》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总结:“今天的互联网就好比手写时代的印刷术。”他认为印刷术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更多人获得信息、参与到文化运动中。今天的互联网同样如此,可以几千人同时看一本书并且进行讨论,这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
采访中,甘肃新华书店飞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分公司门店经理安晓芬告诉记者,今年第十六届深圳读书月活动中提出“互联网+读书”这一主题,“互联网+”是今天产业发展的新动态,读书活动同样受到深刻影响。“如今,专家学者们关心的不再是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的强弱对比,而是将两者打通,让阅读者本身成为网络的一部分,呈现更丰富的阅读场景。美国曾有一项研究表明,电子阅读的盛行反过来也促进了纸质阅读——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互联网+读书’使阅读者有了更多互动,使一些沉睡的书籍或者屏幕里的文字通过互动而重新苏醒过来,有望带来更令人心动的阅读的化学反应。”
安晓芬说,“互联网+读书”并非互联网阅读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纸质阅读和新阅读将处于并存的状态。借助互联网手段、载体、平台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就是要让阅读无处不在,把阅读延伸到互联网上,从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延伸,将极大地拓展阅读的时空、拓宽阅读的视野、丰富阅读的资源。
数字时代纸质阅读依然是主流
对于现在纷纷鼓吹数字阅读,图书数据化等概念,纸质书似乎大势已去的情况,梁晓声曾表示出不以为然,“我真的不太相信,有人会在网上阅读雨果的《悲惨世界》,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名著,很难想象能够通过网上完成阅读……”“数字时代是要来临了,但我们也绝不会轻易告别读书这一古老而良好的习惯!”他坚信纸质书的阅读,就算百年之后,也不会消亡……
11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光明日报、韬奋基金会联合发布一份《网民阅读偏好2015年度报告》印证了梁晓声的观点。这份报告显示,2015年“纸质书”位列网民图书载体偏爱度排行榜首位,之后才依次是“手机阅读”和“电脑屏幕阅读”。经历了几年的彷徨之后,纸质阅读当仁不让重返主流。
12月7日下午15时许,市图书馆的阅览室里飘散着淡淡书香,二楼的阅览室里坐着十几位学生和老人,他们有的看报,有的读书。人们三三两两地走进这座透着几分神圣而静谧的殿堂,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进了知识的海洋,把汲取文化营养融进了生活的休闲中。
“从我市来看,即使在数字时代,纸质书依然占绝对优势,还是有很多人不习惯电子阅读。”天水市图书馆流通部主任金玮告诉记者,自从2011年公共图书馆全面向市民免费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阅读行动中,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前往图书馆读书或借阅书籍的人越来越多,平均每天接待读者达500人左右,在假日里读者量最多时一天达1000人以上,借书室可谓“门庭若市”。
“喜欢电子阅读的只是年轻人这一个群体,中老年、中小学生较少。”金玮说,前些年,市图书馆的读者中,成人占80%,小读者占10%左右,近两年慢慢地发展到家长带着孩子来借书,再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借书读书。特别是小读者发展快,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40%—50%。“小读者的借阅频率也很高,市图书馆2014年表彰的全年借阅图书最多的一名小读者,一年读了260本书,孩子们的读书兴趣非常浓厚。”
据天水市图书馆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接待图书借阅人数达到11万人次,比去年上涨了5.2%;借出图书133274册,比去年上涨了22.5%;新办借书证2925个。金玮说:“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天水读纸质书的人正在不断增多。”
甘肃新华书店飞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水分公司门店经理安晓芬告诉记者,虽然书店受到网络销售和电子阅读的冲击很大,但书店近几年的图书销售额依然稳中有升,图书销售量比较可观,可见市民对于纸质书籍的需求还是呈上升态势。“纸质书籍的销售量一直在增长,今年销售额与去年相比预计增幅达到30%以上,青少年读物、网红小说,销量都稳中增长,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安晓芬说,教辅类、社科类、党建类书籍的销售也一直很好,“闲暇时间,捧本书泡杯茶,有墨香、有茶香,是种享受,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达到的感觉。”
爱读书的市民变多了,这与各级图书馆和书店改善服务环境,为读者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有很大关系。近年来,市图书馆和县区图书馆面向群众积极做到全时段、零门槛、无障碍免费开放,增加书籍采购量,改善服务方式,让市民可以随时进入图书馆看书。
采访中,安晓芬指着挂在办公室里的秦州区民主路新华书店装修效果图对记者说:“都说环境营造的氛围,也会影响消费。书店也有责任和义务引导阅读,培养大家的读书兴趣。书籍品种多样化、氛围好有情调、服务细致耐心、装饰风格独特、阅读活动的设置、提供增值服务……这都是我们即将进行店面形象提升工程所要达到的目标。”
电子书替代纸质书,没那么容易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状态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现在不少人用电子产品代替书籍阅读,这是一种让人担忧的现象。书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继承。面对互联网信息的爆炸,面对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面对日益浮躁的社会因子,从逛书店、网络购书到泡图书馆,天水人的阅读习惯日趋多元化。采访中,许多市民感叹,最希望能关掉微博、QQ和电脑游戏,找一处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看看书。
自从第一份“电子书”1945年在美国问世以来,传统图书就被频繁宣判死刑,以致我们担心哪一天书架上将空空如也。然而,即使在数字技术最发达的美国,纸张的消耗量仍比以往都多。连比尔·盖茨也声称自己更喜欢在印有文字的纸张上阅读:“电脑上的阅读仍然远远比不上在纸上的阅读,即使是我——拥有最先进的设备、热衷引领网络生活方式,但遇到超过4—5页的材料,也会将它们打印出来。我喜欢随身携带材料,并在上面批注。”再巧妙的电子阅读器也与纸张存在巨大的鸿沟,阻止着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完全替代纸张的程度。
金玮说,无论数字技术多么发达,也不能提供一本纸质书给人们带来的全部感受,这是经历了几年的彷徨之后,纸质阅读重返主流的主要原因。“不同开本的书,拿在手中可以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而纸张的材质、印刷质量和装订风格也让我们对同一内容的图书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纸质书还释放一种特别的气味。想要静心读书的人可以挑出一本纸质书,轻松翻阅、享受纸上的墨迹散发的魔力,没有任何电子屏幕能够像印刷书页那样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