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打造文化“软实力” 巩固经济“硬支撑”    

25.05.2018  03:47

天水市将文化创意与科技、旅游、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重点打造“文创工程”,提升文化产业的研发能力,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硬支撑”。

以“文化引领,创意天水”为主题的天水市首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共征集创意设计、影视制作等547件作品。

天水市民缑燕妮:把我们天水的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文创的形式都展示出来了,也是对我们天水这种民间技艺的一种传承。


天水市民 马强强:我在看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体会到我们天水独有的像伏羲文化 麦积山 这些特色。

“文化+科技”是这次参赛作品的一大亮点, 《伏羲故事AR杯垫》、《老天水地图AR》等作品,都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AR和VR技术;用麦秆、树皮等原料制作的艺术品,也颇具地方文化特色。

参赛者 王卉:我们还开发了其它的产品有摆件、生活用品,以及复原的天水地图等等,并且引入了AR技术来展示现远古时代祖先生活的场景和方式。

坐落于秦州区砚房的贾家公馆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自天水66号文化创意园进驻这里后,吸引了46家文化创客及企业来这里发展文化产业。其中,天水福禧科技研发中心研发的近十大类文创产品,创作灵感都是来自于贾家公馆游廊里的龟形蛇纹寿字图。

天水66号文化创意园创客 张璇:由这些元素衍生出来的一些文创产品,像手撕字,还有我们的八兽碟,八兽杯,八兽茶,等十多种文创产品。

天水66号文化创意园董事长 刘晓武:已经有20大类的文创产品,500多种,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的产值,应该有3700多万。大多数已经开始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

目前,天水市仅备案的古民居就有140余处,跨金、明、清等朝代。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民居,已改造成天水民俗博物馆,每年近30万游客前来参观。为保护好这些历史遗存,天水对古民居进行了3次普查,实施了文物保护、修缮等措施。

天水市秦州区文化馆馆长 赵晖:静态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将可以利用的古民居活化利用,尝试打造为公共空间,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李玉进:今年,我(们)要组织举办文化产业“双创周”活动,//并且借助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展示推介天水市系列文创产品,以此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融合成果转化。

记者:甘肃台,宁永学,天水台,柴琪,熊伟斌,王瑜琪

天水台报道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王学睿

责编:黄昕鹏

主编:史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