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水务局2014年水利工作十件大事

12.01.2015  22:54

  原标题:兴水强基谋福祉改土固本惠民生——天水市水务局2014年水利工作十件大事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深入武山县车岸灌区调研水利建设工作

   天水城区引洮供水

   工程开工建设

  天水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天水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为了有效缓解天水城区供水紧缺的矛盾,市委、市政府带着全市人民的期盼,决定实施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在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经省政府同意,决定从引洮二期工程四干渠向天水年调水6017万立方米,工程引水线路总长度92.4公里,总投资约14.7亿元,计划建设工期3年。

  2014年5月4日,市政府与省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项目融资建设合作框架协议。8月9日,总长8.7公里的引洮供水控制性工程秦州2号隧洞开工建设,截止12月底隧洞已掘进1400多米,工程进展顺利,计划明年完成投资4亿多元,甘谷段以东的管道工程要全部开工,力争2017年实现向天水城区供水的目标。

  担负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水处理任务的藉口水厂工程,日处理能力15万吨,总投资2.2亿元。自去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水处理构筑物和综合业务楼主体工程,完成投资1亿多元,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有望明年上半年竣工试运行。同时在全力着手金家河和高桥头2处应急引水工程的开工准备工作,力争2015年底从二处水源地每天向藉口水厂输水3万立方米,年供水1100多万方,以缓解天水城区目前缺水的燃眉之急。

▲水利部副部长蔡其华在省水利厅厅长魏宝君陪同下检查秦州区娘娘坝灾后重建工作

   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建设管理现场会议在张家川县召开

  2014年8月27日,省政府在我市张家川县召开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现场会。省直有关单位和全省14个市州政府分管领导、水务局长和49个重点县区水务局局长共120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规格高、效果好,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安全综合服务中心、龙山镇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所、平安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厂建设和木河乡高山村入户工程。省水利厅厅长魏宝君通报了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情况,张家川、通渭、庄浪、武都四县区政府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副省长王玺玉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会后,省水利厅办公室以甘水办农水函〔2014〕55号印发了《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资料汇编》供全省推广学习。张家川县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组织市县水务局长20多人到张家川县参观学习,全省有近10个县市区水利部门负责同志和工程技术人员专程到张川进行了考察学习。

  张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主要经验: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二是科学规划,规模发展。三是严格程序,注重质量。四是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五是防检结合,保障水质。六是利民便民,优质服务。作为一个少、边、穷县,县委县政府把事关百姓吃水的民生水利当作一件大事,高度重视,好事实办,为推动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提质增效上水平做出了贡献。

▲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检查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

   全年争取到位国家

   水利投资达7亿元

  2014年,全市水利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水利投入的良好机遇,按照“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思路,建立了项目工作“领导抓,抓领导”,“重点抓,抓重点”,“经常抓,抓经常”的抓实抓细抓深抓透的工作机制,通过大手笔谋划项目,全方位争取项目,真正达到了“吃透上情报项目,科学严谨编项目,千方百计争项目,规范管理建项目”,项目资金争取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争取到位国家和省级水利项目资金7.01亿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5.5亿元的127.45 %,创历史最好水平。

  通过狠抓工作落实,全年新建续建水利工程80多个,总投资达14亿多元,目前已完成建设投资7.03亿元,占市水务局下达计划7亿元的100.41%。特别是总投资14亿多元备受全市人民普遍关注的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批复立项,并落实投资1.2亿元,其控制性工程2号隧洞于今年8月9日先期开工,已掘进总长度1400米,完成投资4400多万元。

  水利投资项目工程的有效实施,使全市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1万亩,兴修梯田34.03万亩,创建了14条精品示范小流域,建成堤防工程127.94公里,解决了35.16万农村人口和5.53万名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

▲副省长王玺玉检查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全市百万农村人口饮水

   安全工程当年完成36万人建设任务

  按照《天水市百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全市2013年至2015年,全面解决规划内100.5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至2014年底全市有244.6万人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1.3%。

  2014年我市按照“统筹安排,规模化发展;健全制度,标准化建设;创新机制,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立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注民生水利,破解吃水难,全面加快“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年共建成22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规划内35.16万农村人口和受益区5.53万名学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共完成投资27771万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市、县区两级政府每年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惠民利民的头号工程,确保了组织领导、工作措施、技术服务、协调配合、监督检查“五到位”。二是规范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围绕建精品工程,坚持规划建卡、社会公示、资金报账、集中采购、巡回监理、落实管护责任的“六制”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制”规定,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突出了工程质量和效益。三是强化建后管理,保障长效运行。高度重视工程的建后管理,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完善了管护制度,确保每一处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住、用得起、长受益。

  按照《规划》,2015年是我市实施百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的最后一年,全年计划解决规划内剩佘27.43万人和规划外5万多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届时,全市百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将全面完成,全市吃自来水人口将达到278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4%。

▲市委书记王锐检查天水城区引洮供水藉口水厂建设

   全市百万亩优质梯田

   建设工程当年新修梯田34万亩

  按照《天水市百万亩优质梯田建设工程规划》,全市2013-2015年计划三年新修优质梯田100万亩。通过实施百万亩梯田建设工程,张家川县将率先实现梯田化,全市将有94个乡镇、1998个村实现梯田化。

  2014年我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整合项目、多方筹资、依托梯田、综合配套、规模治理、产业跟进、群众致富、转型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依托,积极开展梯田质量年活动。全年共完成优质梯田34.03万亩,占省厅下达任务24.05万亩的141.5%,占市下达任务34万亩的100.08%,全市梯田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2014年底,梯田总面积达到380.95万亩,梯田化率73.98%。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了行政领导主抓和技术人员包规划、包设计、包质量、包验收、包管理的“五包”工作机制。二是规范建设管理,狠抓梯田质量。建立质量负责制度,责任到人,一抓到底。三是整合项目资源,健全投入体系。全市共筹措建设资金28925.5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700万元,县区财政资金1000万元,项目资金25925.5万元,群众自筹1300万元。四是突出综合治理,打造精品工程。共创建了麦积区唐温、清水县汤峪河、甘谷县阳屲梁、武山县桦林沟等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数量实、配套全的万亩梯田精品示范点10个,5000亩示范点8个,3000亩示范点9个,千亩示范点18个。五是坚持产业跟进,注重综合配套。积极探索“修梯田、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的水土保持发展模式,全市依托梯田建设建成万亩以上林果产业基地2处、5000亩的1处,面积达36800亩,新修梯田铺膜10万亩以上。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营造舆论氛围,形成大干快上的良好环境。

  2015年是我市实施《百万亩优质梯田建设工程》的最后一年,也是克难攻坚的关键之年,计划全年完成36万亩优质梯田建设任务。一是要科学编制实施方案;二是统筹协调水利、发改、国土、扶贫、农综等部门项目投资及早到位;三是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加大春季机修力度,为全年任务的提前完成打下基础。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维俊深入秦州区检查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情况

   全市当年修建渭河

   干支流防洪堤防工程128公里

  天水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天水是一个洪涝干旱灾害发生几率较高的地区。我市从解决洪水隐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出发,持续推进大规模的中小河流治理和大江大河防洪堤防工程建设,全市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规划大手笔。全市渭河、葫芦河、榜沙河三条流域面积大于3000km2的江河主要支流和22条流域面积在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全部进入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堤防工程列入规划治理河长205km,总投资85742万元,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规划治理河长204km,总投资52298万元。

  二是资金大投入。按照总体规划,工程建设需总投资13.8亿元,目前已投入堤防建设资金6.2亿元,完成治理河长321.603km,新建堤防360.179km,全市标准化防洪堤防总里程达到542.73km。

  三是民生大效益。2014年全市共完成投资23439万元,新修堤防127.94km,有效保护了河流沿岸8.6万亩耕地和19万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秦州区娘娘坝灾后移民集中安置点,新建了全省第一处生态混凝土堤防工程,设防提高到20年一遇的标准,沿河两岸1.75万人民群众直接从中受益。原来的老河道经过清淤、拓宽和整治,沿河两岸绿化成为一道生态风景线,营造了“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全省陇东南地区省级抗旱

   防汛物资仓库在麦积区甘泉镇建成使用

  我市是一个旱涝灾害多发重发的地区,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保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天水市水务局紧紧抓住省上对全省抗旱防汛规划布局的新机遇,去年启动实施,于今年建成了甘肃省抗旱防汛物资天水仓库。该仓库坐落于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麦积区甘泉镇北贾高速公路旁,总投资300多万元,占地5亩,有实用仓储面积1838平方米,储备了各类现代抗旱防汛物资价值达800多万元。仓库设计理念先进,安全保障设施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一旦发生灾情,在第一时间可完全满足全市两区五县抢险救灾物资需求,并可承担全省陇东南地区抢险救灾物资的保障工作。

  甘肃省抗旱防汛物资仓库的建成,结束了陇东南地区一直无大型抗旱防汛物资仓库的历史,并为我市抢险救灾提供了大量实用物资。仓库自建成运行以来,已出色的完成了全市抢险救灾物资供应保障和全省物资调运工作,为保护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仅2013年我市遭遇了4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暴洪灾害,灾情发生后立即启动救灾物资应急调运预案,为秦州、麦积、清水县、张川、武山等重灾区,紧急调运防汛编织袋40万条、铅丝网片24000片、钢丝网兜1000个、铅丝笼300个、铁锹1000把、洋镐200把、雨衣500套、雨鞋500双,为灾区开展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持,成功挽回各类经济损失达2.6亿元。可以说天水抗旱防汛物资省级仓库的建成使用,相当于陇东南地区新增加了一座抗旱防汛保安全的“血库”,一旦遇到突发灾情,确保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靠得实、用得上、保得住。

   秦安县高家峡水库

   获水利部立项建设

  秦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并存的干旱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56立方米,属严重缺水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果品支柱产业的大规模种植,“蓄住天上水、防治暴洪水、狠抓节灌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因此,建设秦安县高家峡水库调蓄工程,是秦安北部老百姓多年的夙愿。

  秦安北部五乡镇农民群众多年期盼的秦安县高家峡水库,终于列入2014年《国家抗旱规划(2014—2016)年项目》,并获水利部立项。水库位于安伏乡高家峡村,地处葫芦河一级支流的显清河上游,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6.87km2,设计总库容690万m3,工程以果椒灌溉、乡村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工程主要由大坝、输水涵洞、溢洪道三大建筑物组成,建设工期3年,工程总投资1.93亿元,这是秦安县水利史上单项投资最大的民生水利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由县水务局负责,已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在2015年3月完成前期工作,争取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约766万m3,可保障项目区3万农村人口和5万城镇人口的生活用水,新增果椒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确保坝址下游显清河两岸的安伏、郭嘉、叶堡等乡镇8万人、5.7万亩农田的防洪安全。

   清水县、秦安县、张川县

   积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就是要根据水循环的自然特点,按照水源地、水源工程、输水工程、自来水厂、配水管网、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的水流程为对象,建立“一条龙”的统一管理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水利、供水、排水三大行业,防汛、城乡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地下水管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五大职能全部归并,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政府机构,从体制上保障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今年,清水、秦安、张川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工作。一是秦安、张家川、清水县政府和甘肃省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全县城乡水务一体化战略经营合作协议,让省水投参股建设管理全县的水工程,保障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二是建立健全城乡供水管理制度,做到“管理主体统一、产权归属明晰、职责权力一致”。三是清水县为解城区缺水之急,将陇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与县城供水并网运行,已将县自来水公司全部划归县水务局进行管理,实现了“一龙管水”的新机制。

  按照水利部和甘肃省深化水利改革方案,全面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打破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的传统水资源管理模式是必然选择。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全面统筹解决城乡防洪、城乡供水、生态用水、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整治等水管理问题,加快推进全市水务一体化改革进程,整合涉水行政职能,实现从农村水利向城乡水务一体化转变,向改革要出路,靠改革出效益。

   天水市水务局

   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

  天水市水务局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水利事业转型跨越发展。1998年以来,连续17年被市政府年度考核评为一等奖单位;2009年以来,全市梯田建设工作连续五年在省政府考核中名列第一;先后被省水利厅表彰为全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梯田建设一等奖、全省水利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省水政监察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水利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被省体育局表彰为全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被省档案局评为全省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省特级称号;局机关党委多次被市委和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防汛办公室被市直机关工委命名为“共产党员先锋岗”;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市直机关效能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两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电子政务工作先进单位、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固定资产暨项目工作一等奖和绿色机关等多个荣誉称号;有20多人受到国家部委和省市表彰,充分展示了水利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树立了水利人的文明形象。

  2007年1月,天水市水务局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标兵单位,2013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11月,经省文明办全面考核,已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检查验收,2014年12月,被省水利厅推荐为水利部命名的部级文明单位。我局将戒骄戒躁、负重拼搏,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为全面推进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