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强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名城

07.07.2015  14:53

  中国兰州网7月7日消息 天水,历史可追溯到“华夏文明八千年”;文化可延展为“五大文化灿龙城”;地位可重要至“西出长安第一城”,真正可谓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重大历史叠加机遇期,天水顺应形势、把握趋势、发挥优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近日,本报记者围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名城,采访了中共天水市委书记王锐和市长杨维俊。

  一、6月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天水调研时强调,要立足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树立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重视产城融合的理念,科学规划建设,加快组团式发展步伐,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更好服务全省改革发展大局。请问王书记,天水市打造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基础条件如何,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思路有哪些,目前已取得哪些成效?

  王锐:从历史文化看,天水是“羲皇故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交通区位上看,天水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重镇、陇东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从区域发展看,天水是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些都是支撑天水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重要条件,除此之外,在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自然生态及人力资源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前不久,省委书记王三运天水调研时,进一步明确天水的定位,指明了天水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向。根据国家和省上新型城镇化规划,依据五县县城区位与中心城区的空间关系以及未来交通发展规划,我们经过深入的调研论证,提出调整市域行政体系,设立三阳川新区,争取甘谷、秦安两县撤县设区,构建秦州、麦积、甘谷、秦安、三阳川“五区”一体的城市框架,培育半小时通勤的都市区,逐步形成“五区三县”的城市空间布局。重点构筑“一核、两轴、四互动”的发展格局:“一核”,即天水市中心城区包括秦州区、麦积区、三阳川新区,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辐射带动市辖五县突破发展。“二轴”,即以陇海铁路及宝天、天定高速公路沿线麦积—秦州—甘谷—武山为轴线,建成陇东南发达的城市连绵带和以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建筑建材为主的经济带;以平凉—天水—陇南铁路、高速公路沿线西峰—崆峒—张家川—清水—麦积—秦州—秦安—成县—武都为轴线,建成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新型建材、医药食品、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带。“四互动”,即以天水—宝鸡—西安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向东与宝鸡、西安、渭南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定西—兰州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向西与定西、兰州、白银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平凉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向北与平凉、庆阳、延安等地区互动发展;以天水-陇南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向南与陇南、汉中、广元等地区互动发展。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加快修订天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为未来发展提供指导依据。同时,立足城市带状发展的现状,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建设三阳川新城、中梁空港城、秦州新城、成纪新城、麦积新城、社棠工业新城(社棠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颖川新城、东柯新城,进一步加强城市的承载能力。总面积148平方公里。

  二、近年来,天水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3341”项目工程为总抓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请杨市长介绍一下,今年以来重大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特点。

  杨维俊:近年来,天水市坚持把项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通过项目建设拉动投资、稳定增长、调整结构、改善民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全市共确定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136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9.86亿元;预备项目50个,估算总投资834.31亿元。1至5月份,100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6.92亿元。

  总体来看,天水市重大项目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突出质量进度抓建设。集中精力抓好重大项目的实施,强化服务保障,简化审批程序,加强协调配合,及时解决项目选址、征地拆迁、用水用电等问题,张家川县城至恭门火车站二级公路、藉河南路西延段、孙家坪藉河大桥等项目基本建成。天平铁路、宝兰客运专线、十天高速天水段、麦积至甘谷二级公路、国道310秦州至武山段升级改造、麦积党川至两当公路、成纪大道、赤峪路西延段、马跑泉中心大道东延、渭河峡口大桥、渭河社棠大桥、藉河双桥大桥、藉河山水大桥、藉河罗峪河大桥、甘肃建投天水总部经济城、卷烟厂易地技改、华天电子科技园二期、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天水商贸城、甘谷浙江商贸城二期、秦安西部小商品城、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科研基地、黄河雕漆文化产业园、秦州印象、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市一中麦积校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天平高速公路、天定高速藉口出口、秦州至三阳川隧道、藉河风情线一期延伸、藉河王家磨景观廊桥、藉河罗家沟大桥、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和市体育中心、市文化中心、市三中搬迁等项目争取尽快启动建设。二是用足用好政策抓项目。紧盯国家和省上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抢抓国家支持铁路、公路、水利和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等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实施一批既能带动当前投资增长、又能破解长远发展瓶颈制约的重大项目,天水机场迁建、天水至武都铁路、兰州至天水至汉中城际铁路、静宁至天水高速、景泰至礼县高速、天水绕城高速、陕西陇县至甘谷高速、曲溪城乡供水、中华始祖文化园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天水机场迁建已完成选址批复,正在编制预可研报告,争取今年实施新机场跑道试验段建设。三是充分发挥优势抓招商。围绕省上建设“三大战略平台”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等重大机遇,加快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天水农业科技园区提质扩园步伐,逐步改变主要靠优惠政策招商的传统模式,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上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截至5月底,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2项,总投资166.93亿元,到位资金45.03亿元。同时,积极对接储备总投资500多亿元的项目,拟在第21届“兰洽会”上正式签约。四是注重市场运作抓融资。充分发挥市级融资平台的作用,恰当运用“BT”“BOT”“PPP”等建设运营模式,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打通项目资本市场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等建设,保证了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三、近年来,天水市以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为目标,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等资源,全面实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主动融入大关中旅游圈,文化与旅游在深度融合中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请问王书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在落实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部署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锐:天水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陇东南文化历史区的核心区,按照省上总体部署要求,我们深入实施“136工程”,即“一长廊”引领、“三园区”支撑、“六工程”推进的总体思路,取得了比较好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跃上新台阶。麦积山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地湾遗址考古公园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正在加快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了伏羲庙、胡氏民居、纪信祠、玉泉观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秦安王洼、张家川马家源、甘谷毛家坪等大遗址抢救性挖掘保护及考古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取得新进展。完成了7条文化街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定明清古民居院落42处,纳入保护范围院落101处。完成胡氏民居、贾家公馆、赵氏祠堂等历史建筑院落抢救性修缮保护工程33处。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工程再创新成绩。天水文化商贸城、麦积区秦风民俗园、清水轩辕文化园、张家川回乡风情园、甘谷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秦安凤山生态公园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积极参加深圳文博会、兰洽会、甘肃省文博会等省内外知名的节会进行推介招商,2015年已经有实质性签约项目金额30.7亿元。

  四是文化服务基础建设工程呈现新气象。初步形成了基础设施覆盖城乡网络化、综合服务常态化和运行管理科学化并驾齐驱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实现新突破。编制《天水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对重点区域领域和园区项目的规划工作。旅游景点年票制度全面实行。开通天水经西安至重庆、天水经天津至大连航班,冠名开通天水至兰州“麦积山号”、正在谋划开通天水至西安“天水号”旅游专列。

  六是文化品牌打造提升工程展示新形象。以“游天水·知天下”为主题,依托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等有效载体和平台,全方位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交流合作、互动联动,进一步加快了区域一体化进程,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新格局。

  四、装备制造业在天水工业的发展中占有很重的份量。请问杨市长,目前天水工业发展的现状如何,装备制造业在“请进来”“走出去”中有哪些新发展?

  杨维俊:天水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先后被列为全国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试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试点城市。

  近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牢固树立集群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工业提质扩量工程”,围绕“培育5户以上年销售收入上50亿元的产业化企业、10户以上上10亿元的骨干企业、50户以上上亿元的成长性企业,逐步形成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六大产业集群’,打造年销售收入上千亿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阶段性目标,先后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3项,完成投资102.5亿元,华天、星火、长城电工三大产业园和天水卷烟厂易地技改等项目进展顺利。积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制定工作方案,落实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5户省级和15户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步伐加快,工业企业出城入园进展顺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14件、甘肃省著名商标102件、甘肃名牌产品67个,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长城电工天水电器公司获省政府质量奖。今年1至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3.4亿元,同比增长10.2%。

  特别是我市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走出去对接项目、引进来实现合作共赢,加快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在“走出去”方面,一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华天等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通过华天、海林、星火、长开、华洋电子等装备制造骨干企业的产品输出带动,扩大海外市场,去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72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36%。三是不断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打破行业技术壁垒。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数字企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努力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能剪切金属板材四边的数控自动剪切机床,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在“请进来”方面,我市及时编制了《天水市承接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多次组团赴东南沿海和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成功引进了上海胜华电缆产业园、明讯通讯产业基地、大型客机改货机、中国西电集团收购重组天水长材厂、中国通号集团投资建设轨道交通及铁路电缆等一批重大项目。

  五、当前,全省最大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制约这个最大任务的最大障碍就是贫困,最大的难点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当前,天水市的扶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请问王书记,天水市如何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精准扶贫的思路、机制和办法深化扶贫工作?

  王锐:天水市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之一,共有农村贫困人口67.78万,贫困发生率22.03%,小康实现程度为64.75%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和小康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措施。进一步充实思路,提出实施“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即:组建1万名帮扶工作队,紧盯2017年基本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两个节点,落实30项支持计划,坚持“四个到位”精准施策,实现50万贫困人口脱贫,聚焦“六个精准”建立完善机制;进一步细化任务,对照省上“1+17”方案,编制了全市“1+18”精准扶贫方案和8个方面的专项作战图;进一步夯实基础,举办精准扶贫工作培训班,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资料再核实、再规范、再完善,加快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创新模式,积极筹建天水电商中心,每个县区选择一个乡镇和村开设网店,以此带动电商扶贫工作;进一步强化力量,充分发挥现有10个扶贫攻坚职能小组的作用,新组建了19个精准扶贫专项小组,完善市级领导和部门单位帮抓工作机制,开展万名干部轮流驻村扶贫活动。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