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旗棍独具特色的西北名棍

11.08.2015  01:45

王建中演绎天旗棍

    西北甘肃地界历来有藏龙卧虎之说,“南拳北腿,东枪西棍”更不是一句传说,西棍就是流传在西北地区的棍术,其中,天旗棍法是“西北四棍”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传承有序,自成体系。目前主要流传于兰州、临夏、张掖、武威等地。

    天旗棍是何时出现在陇原大地的呢?来历众说纷纭。经考证在汉武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大批河东移民进入甘肃,在河西走廊等地戍边,这些人中一部分是原魏国的居民,因而他们有可能把魏国的击梃之术带到甘肃,之后演变为天旗棍。

    西北棍术真正兴起是在明代,明代政府多次组织山西、江苏等地的居民迁移甘肃等地,移民的人数越来越多且日益庞大,主要的移民对象有王府护卫随从、戍边将士、罪戍等,可见移民中的大部分人都会点武艺,普通百姓占的比例反而不是很大。移民到甘肃后,自然也把武术带到甘肃,并且互相交流融通形成新的武术流派。

    整个明代,西北地区的武术中棍术逐渐成为主流,并且逐渐形成体系。就“天旗棍”而言,有人说这种棍术的式子中主要突出了“”字,如“秦王磨旗”、天王倒挂旗等,也有人说,这种棍法是从明代天启年间开始流行,所以叫“天启棍”(也有人叫“天齐棍”的)。

    天旗棍、天启棍和天齐棍的概念极易混淆且众说纷纭。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那时候的武术家们相互交流较少,其二是那时候思想比较封闭,技不外传。尤其在明清两代,重文轻武之风很盛,武术活动尤其是单一器械的记载和描述也就少之又少了,记载武术的笔记以及著作可谓是屈指可数。在此不做赘述。

    另一种说法是天旗棍和秦王李世民有关。在隋朝末年,少林寺的13棍僧营救秦王后,有些人就投入了唐军,其中有一个叫昙宗的僧人,负责为秦王掌军旗,跟随秦王冲锋陷阵,他将两军对垒的实战经验融入到棍法中。秦王登基后,他们就重返少林,将棍术进行了改编整理。由于昙宗为秦王掌军旗,秦王后来又成为天子,棍法是从为天子掌军旗冲锋中得到提升,所以就被命名为天旗棍,后来演变为天启棍。还有人说,天旗棍出自少林,是少林寺至善禅师在西北传授少林棍法时,在宁夏固原地区传授过天旗棍。

    说起天旗棍的代表人物,非王天鹏、罗文源、管其泰三人莫属,他们三人被称为“西北棍王”,其中以王天鹏名气最大,他也是西棍的集大成者。据说王天鹏肩宽背厚,臂力过人,特别是下盘功夫如柱石一般,无人能及。王天鹏年轻时曾拜号称“神腿”和“神棍”之称的山西籍拳师杨秉文为师,他与山西人管茂亭并称得杨门真传,他所擅长的天旗棍也是得自于杨秉文。王天鹏祖籍是山西人,他初到兰州时以保镖为业,在兰州德盛镖局当镖客,因武功高强,在当时的秦陇镖行中颇受推崇。

    迄今为止,我市武术大师王得功对天旗棍系颇有研究。他在马颖达、王天鹏、罗文源等人所传授的天旗棍的基础上,将方汝楫老师所授的天旗棍核心技法充实其中,整理出了天旗棍套路,并进一步发展了天旗棍法。

    上世纪80年代,王得功让他的儿子王建中(现任兰州市武协副主席)跟管其泰学天旗棍。据王建中说,虽然只学了两个月,但是过程非常艰辛。他说:“我觉得这套棍法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而且风格鲜明。那时候管其泰老师住在现在红山根附近,我骑车过去要一个多小时,骑车爬坡爬不动,车链子简直要崩断,我就只能推着走。像我这样运动员的素质的身体都吃不消啊!

    他说,管其泰嗜酒如命,每次去的时候都要给师父带瓶酒。他调侃说,每次一进门,管老师就坐在破旧的沙发上,仰着头,抽着旱烟。师母不让师父喝酒,王建中就用茶壶装酒,乘着师母买菜时,让师父闻了一下,他闻到后立马有精神了,而且一喝就是一斤酒,喝完酒后,连教拳也有劲了。他说:“关启泰老师个子不高,虎背熊腰,一般人看见他心里都会怯三分,然而他在我心中却是永远值得尊敬的老师。

    据王建中回忆,管其泰的徒弟都不能对他以师傅相称,而要叫他“关爸”,因为“儿子”比徒弟还要亲切。据说管老师很爱“体罚”学生,他的学生们学下去的也多,被“打跑”的也多,但只要学出来的都成了大家。据王建中说,他学完天旗棍后不到两年,管老师就去世了。虽然遗憾但也值得庆幸,毕竟这套绝世棍法是传下来了。

    目前,跟王建中老师学习天旗棍的入室弟子只有两三个,王建中说:“天旗棍和其他的武术种类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入门棍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得了,必须得有足够的天资和充分的后天学习才能学成天旗棍。

    记者华静/文孔德胜/图(被采访人由兰州地方拳艺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