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出一片新天地——甘肃省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综述

25.10.2014  10:35

  原标题:“联”出一片新天地——我省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综述

  甘肃日报记者 朱婕

  “帮扶有人,致富有门!”天水麦积区麦积村村民孙立军,在建起了圈舍养起了鸡后常这样念叨。

  日子一直艰难的孙立军,以前就想搞养殖,但“没技术、没本钱”。

  双联行动中,在麦积区政协委员、高级畜牧师余成蛟的帮助下,孙立军和村里两家贫困户不仅拿到了5万元贷款,还有余成蛟委员主动上门提供的技术指导。他连连说:“真是想都不敢想!”

  两年多来,我省1万多名政协委员和余成蛟委员一样,正充分发挥着政协委员的作用,通过双联行动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参与实践,发挥特长、破解难题、壮大产业,用真情为群众送去温暖,用智慧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和全省干部群众共同打造出和衷共济助推双联的新天地。

   产业培育实现造血共赢

  把果农变成果业工人,是麦积区政协委员、天水伟强农技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伟在委员助推双联行动中趟出的一条新路。

  麦积区种植苹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赵伟把企业经营和双联行动结合起来,在麦积区甘泉镇甘江沟流域流转2512亩贫困村土地,发展苹果产业。目前,公司通过培训逐步把失地农民转化成产业工人,公司还每年付给农户土地流转费和用工工资,带动了村民致富。

  让富民产业遍地开花,是加快扶贫攻坚的关键所在。省政协审时度势,将2014年确定为双联行动“产业培育攻坚年”。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协委员纷纷结合自身优势,走村串户,为贫困村发展“问诊把脉”,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题、促增收。

  陇南市政协委员李满福,为缺乏资金的农户免费提供天麻菌种,带动14户困难群众种植天麻,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武威市政协委员丁维杰,建设4.6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带动周边400多户农户承包种植酿酒葡萄,吸纳近千名劳动力就业;白银市政协委员孙富平,带动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并倡导平川区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猪产业协会,把辖区的27个专业合作社、8个养猪场、3个饲料加工销售企业及178户养殖户发展成会员,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整村推进形成拳头效应

  八里镇关道岔村曾是静宁县有名的贫困村。双联行动中,省政协帮扶领导和单位调研论证后,提出了“规模推进、一次成型、大苗栽植”的山地苹果园发展思路和措施。在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帮扶指导下,村里从山东引进了苹果大苗,并在新果园套种了大豆、大蒜等经济作物,让昔日的贫困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清水县秦亭镇属高寒阴湿贫困山区,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在省政协联系领导和干部与镇村干部群众多次讨论后,提出了“高山蔬菜、川地大麻、适地核桃、普遍劳务、普养畜禽”的产业发展思路,特别是核桃产业的发展让当地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前景,目前全镇已发展早实核桃约3.9万亩。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小康目标。两年多来,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紧密结合联系村区位优势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建立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些规模化、长效化产业发展模式,为贫困村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金昌市政协在联系村探索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为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临夏州政协积极引导农村种养大户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小区、特色种植示范区,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生产,形成了每项特色产业都有基地支撑、农户合作、龙头企业带动的良好局面。甘谷县积极探索双联农机服务推广“2+1”模式,为广大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真情帮扶解决实际问题

  在深入开展“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中,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把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开展双联行动的突破口,集中解决了行路、住房、饮水、看病和建设村办公服务场所等突出问题。同时,省政协依托委员界别优势,组织委员成立了农业、经济、科技、教育等界别的十多个委员专题助推小组。

  抗洪救灾的现场,医药组委员来了,为群众诊病送药,讲解灾后防疫、饮食卫生知识;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遇到难题时,农业组、科技组的政协委员来了,在田间地头开展农业实用科技培训,为农产品销售建立网络信息平台;聚焦扶贫攻坚提交提案、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基层诉求和群众呼声更是政协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两年来,全省政协委员共提出关于扶贫攻坚的意见建议9000余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共捐款捐物1.62亿元,帮助争取项目4680个,争取落实资金11.8亿元,帮助发展特色产业1800多项,资助贫困学生7200余人,举办各类培训班3000余期,培训农户32.3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近2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