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船与小牙针

24.11.2014  17:03

     当一枚细小的牙针过了关,甚至和高铁、飞机一起,走向国际市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才是全方位的

    前一段去私人诊所看牙,牙医严大夫和我说起了他的困惑:“咱们国家卫星、导弹、飞机、高铁都造出来了,怎么牙科器材就不行呢?20年前,国产材料还能占半壁江山,现在连一枚小小的清理根管的牙针,几乎都被外国的产品占了,国内企业都干嘛去了?

    旁边正在调制补牙材料的护士附和:“谁让国产材料质量不行呢,调国产材料总能听到‘刺啦、刺啦’的声音,颗粒太粗了。这么多年,这毛病就是解决不了。

    “不是解决不了,是没人愿意去花心思。科学家去研究导弹、飞船,就有资格当教授甚至当院士,但你去研究补牙材料可能连高工都评不上,谁干呢?”严大夫说。

    严大夫的困惑值得深思。近年来,我国不少领域的技术都有长足进步,甚至连支线飞机都打入了美国市场,令人刮目相看。但是,在“高大上”领域进步的同时,一些基础领域特别是实用技术领域,我们与国外的技术、工艺差距却依然明显。

    看起来并不那么高深的实用技术落后,严大夫说出了一个重要原因:评价标准可能存在问题。多年来,我们更关注重大创新,这对提升国家整体实力至关重要。但这一导向也容易让科技人员为快出成绩、出大成绩,而不愿去关注实用技术。

    笔者认识的一位农学博士研究出一种可以减少残留的农药。凭这项研究他去申报单位的科技进步奖,结果评委认为缺乏理论创新连三等奖都没给。评不上奖,评职称就受影响。但是,就是这一缺乏“理论创新”的技术却被一家国外公司用60万美元买走。原因很简单,这项技术有市场。

    由此笔者想到,实用技术上谁是创新主体。一个社会,创新的主体特别是实用技术创新的主体只有是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才会最快速。

    大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已经成为共识,但培育、扶植广大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样重要。只有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也成为创新主体,才能真正形成全方位创新的局面。

    大企业创新有盲区。比如严大夫提到的比绣花针还小的牙针,这种微型产品的创新,很难进入大企业视野。如果本该是中小企业用武之地的领域,小企业又缺乏创新能力,其结果就只能是把市场拱手让人。

    小企业的创新力同样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比如生产牙科材料的国外公司多数是小企业,但由于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率非常高。这些企业虽然小,却都做成了很有技术实力的百年老店。其实,我们感叹德国的工业实力,除了因为他们有西门子,更因为他们还有一大批你可能叫不上名的中小企业,他们提供给世界的产品同样是一流的。

    在中国制造业腾飞阶段,我们曾呼唤自己的世界级大企业。经过几十年努力,我们做到了。今天,在工业4.0时代,在中国经济深刻转型期,中国也应涌现出更多有技术实力、有创新能力的精致中小企业。当一枚细小的牙针都过了关,甚至和高铁、飞机一起,走向国际市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才是全方位的。(萧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