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大降也照出中国经济结构短板

17.10.2014  18:20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仅为1.6%,相比今年8月份同比上涨2.0%的纪录,9月份CPI增幅下降是十分可观的。中国CPI由此进入“1”时代,与前几年曾经达到的同比上涨6%以上的水平相比较,已经有天壤之别。

    CPI大幅下降,一个最为直接的指征便是我国物价水平已在总体上趋于稳定,前几年那种不断上涨的物价对百姓生活构成的威胁已经基本解除。这也表明,最近两年政府所大力推进的控物价的工作,起到了明显的成效。前几年曾经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严重困扰的通货膨胀警报,也已经解除。

    但是,从9月份CPI的内部构成来看,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仍高达2.3%,而非食品价格的同经上涨幅度则下降到了1.3%,这也是造成9月份CPI大幅度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尽管9月份CPI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在食品的刚性支出上,仍然保持着温和上涨的态势,而且由于目前的这种温和上涨是在本来已经很高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因此民众仍然承受着一天也不能离开的食品价格高的压力。

    当然,对于9月份CPI出现的这种下行趋势,我们仍然可以持肯定的态度。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的是,CPI在今年以来的持续下行,是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持续低迷而出现的。由于在我国延续了多年的以投资扩张、货币超发为先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近两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推进了经济转型,货币超发的势头已被基本控制住。但是随之而出现的是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这种情况在今年以来表现得已很明显。

    与此次CPI同时公布的另一个重要指标PPI9月份同比下降1.8%,创下了4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这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情况仍然很不乐观。经济增速下降,带来的是大量企业的开工不足,同样会影响到民生,最为显性的表现就是导致就业率降低,百姓收入减少。那么,由CPI下降所带来的一点好处,很自然地被PPI的下降所对冲掉了。

    目前,中央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稳增长。按照以往的路径,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并辅之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往的GDP高增长正是在这种政策导向之下出现的。但是,它带来的一个严重的副作用也已有目共睹,这就是CPI强劲上升,通货膨胀如影随形,人民币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持续下降,严重地影响了民生。因此,要让经济增长回到以往的老路上已经不可能,但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以往所积累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对这种原有的路径已经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而在经济转型以后政府所希望的新的经济增长的引擎还未成熟。面对经济增速持续下降,政府正面临着现实的压力,究竟是再度启用投资扩张、货币超发的老路来给经济打“强心针”,还是对经济增速下降保持足够的容忍度?

    CPI的大幅下降,也照出了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所存在的短板。事实上,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对货币宽松政策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期待,市场上不断出现有关降息、降低银行准备金率的呼声,房地产市场刚刚改变了前几年猛烈上涨的格局,一些地方政府在取消限购的同时,已经开始动用财政政策来增加市场购买量,维护目前的房价,这种措施很容易使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回到老路上去,增加经济转型的难度。但是,经济增长需要民生承担其副作用,这样的增长对老百姓来说并不是福音。

    因此,对于政府来说,现在最需要做的还是推进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改革,以此来释放市场活力。目前的CPI持续下降也为这种改革创造了有利时机,地方政府更应该集中精力,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长期的平稳增长打好基础。(周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