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划桨开大船——环县扎实推进双联工作纪实

05.08.2014  12:00

   众人划桨开大船——环县扎实推进双联工作纪实

  环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六盘山特殊困难地区。摆脱贫穷落后,是全县农民的共同祈盼;帮助农民脱贫,更是全省干部的共同心声。

  要让环县人民赶上奔小康的步伐,就要干部扑下身子,从贫困的地方做起。双联行动开展后,省、市、县、乡共192个单位、5449名帮联干部,与环县241个贫困村和10500户特困户结上了亲。从此,在最偏远的乡村里,有了单位联系;在最贫困的农户中,有了干部帮扶;农民“难肠”的事,有单位和干部帮助寻找“金点子”“好方子”。

  省委组织部在双联行动中联系曲子镇和木钵镇的4个村,两年多来,先后协调争取村组道路、土地整理、产业培育等项目29个,投资1.61亿元。省财政厅先后为甜水街村协调资金1.36亿元,实施项目22个。省煤田地质局协调资金1100多万元,为4个联系村实施土地整理、道路建设等项目9个。省文化厅为所联的三个村争取到德广基金,实施9个项目。省机场投资公司筹资300多万元为联系村实施“一场一窖一棚一池”建设。在双联行动中,省直7家单位和市直39家单位,尽其所能,送资金、送技术、送文化,办实事、解难题。县直机关和乡镇按照双联行动的部署,跑项目、争资金,一桩桩务实的好事立项,一件件利民的好事办结,让群众在双联行动中得到了实惠。

  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袁恒涛,不仅自己出钱出力,多次来到帮联村和联系户,还发动当医生的妻子来村上为群众看病,让上高中的女儿为小南沟乡中学生举办英语沙龙。甘肃省煤田地质局145队党工部部长徐军,把群众装在心中,在帮联的秦团庄乡秦团庄村,为村上捐赠种养书籍,给村学校购置电脑、电视机、课外图书。徐军还与县、乡沟通,筹措资金50多万元,为村上平整土地、拓宽道路、栽植行道树、维修水窖。村民们把这个说一口普通话的大个子,亲切地称为“自家人”。

  双联行动一开始,木钵镇二合塬村原村党支部书记黄继龙就信心十足地带领村上一班人,和庆阳市科技局的帮联干部一道,修路、架桥、发展养羊产业。2012年5月,他在为贫困户送帮扶化肥的途中失事,以身殉职。省委追授他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他还被评为2012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陇原大地四处传颂着黄继龙的感人事迹。

  两年多来,双联干部心怀使命,带来项目和资金,带来信息和技术,使这片广袤的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省委组织部的大力帮扶下,木钵镇高寨村实现了生产专业化,环境田园化,居民社区化,服务配套化,农民知识化。村里的菜农全部与专业合作社签订了供菜合同,合作社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市场化运作,解决菜农的产、供、销问题,这个村的蔬菜合作社还在县城建立了14个平价直销店,日销量达2000公斤。

  高寨村还新建了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良种肉羊繁育中心和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厂,山塬的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玉米等饲草,川道的群众把土地流转回来种菜,他们还兼职在工厂、合作社里当“工人”。现在,村民不仅住上了楼房,还有了便民服务站、老人幸福院、幼儿园小学一体化学校、卫生所、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这些功能齐全的服务设施,让农民过上了小康般的生活。

  为进一步改变县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耕作方式,推进梯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和农业现代化,环县加快推进路、田、林、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在帮联单位的协调下,洪德乡张塬村2013年一年新修梯田12500亩,人均达到8.4亩,治理荒山8000多亩,栽植沙棘、杏树、长青树等200万余株。流域综合治理让农机在山沟里有了用武之地。

  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双联单位把修路放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首位,两年共修建村组道路400公里,如今柏油路、砂石路、水泥路,漫水桥、高架桥,一条条,一座座,在山塬沟峁间盘绕、矗立。

  依托环县实施的肉羊“双百双万”工程,杨庙掌村284户居民全部参加了世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给每户免费投放11只小尾寒羊,五年内给合作社还回11只羔羊,这种“投羊还羔”的模式,激发了农民科学养殖的积极性。镇村两级借风行船,聘请县畜牧专家,从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医上严把关口,提高产羔率,加快育肥速度。村民杨乐平说:“养了一辈子的羊,都没有赚钱,而去年我这35只羊年底就能收入两万多了。

  木钵镇刘家塬村是典型的山区残塬,两年前,农民出行仍是“天晴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过去的土路不但窄而且坡陡。行路难,成了村里的发展瓶颈。双联行动一开始,这个村就和双联单位庆阳市委组织部谋划修路这一大事。仅一年,环绕刘家塬的一条12公里的水泥路通了,路面宽了,改了路线,坡度也平缓了,并且首尾都与211国道相连。这个村,也正从这条路开始,进行着“化蝶”般的蜕变。

  在十年九旱的环县,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去几公里外找苦咸水是许多山区群众最痛楚的记忆。双联干部来到环县,因村施策,在地下水源好的村庄打机井,在有条件的村庄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在没有条件打机井的村庄实施“一场一窖”工程,让群众吃上了安全、干净的水。

  环县是个草畜大县,但农民养羊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启动资金。双联行动中,环县想发“”财的农民遇上了好政策,双联惠农贷款让他们增收快了起来。王志峰是芦家湾乡养羊合作社发起人,以繁育种羊和育肥肉羊为主。他过去家庭贫困,因病致贫,欠外债过万元。双联行动中,帮联单位扶持村上发展肉羊产业,他盯住了商机,借钱贷款开始种草养羊,现在既贩运又育肥,还繁育种羊,长年羊只存栏量在五、六百只,每月都出栏二、三百只左右,去年净收入10多万元,2013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

  2013年以来,全县上下着力实施“双百双万”养羊工程。工程计划培育100个养羊专业合作社,发展100个养羊专业村,扶持1万个养殖大户,养殖大户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从2014年开始,县上每年把双联惠农贷款的90%向肉羊产业方面投放,通过五年努力,把环县建成全省肉羊大县,使肉羊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落实双联惠农贷款1.9亿元,新建标准化棚圈5300多座、秸秆青贮窖3600多个,调引种羊12万多只,新建养殖专业合作社155个,发展养殖大户5300多个,完成肉羊养殖、防疫技术培训126期,培训3万多人次。

  双联行动以来,全县投放双联惠农贷款44775.7万元,新建标准化棚圈10100多座,新建养殖专业合作社257个,发展养殖大户10100多个,调引种羊16万多只,至今年6月底,全县羊存栏量已达到170万只。

  在芦家湾乡宋掌村,村民经营“大棚”的梦变成了现实。这个村原来有几个小塘坝,由于农民不会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水白白流掉。多年来,群众想着种设施瓜菜,但因技术、资金、销路等问题,一直没有落实。在双联行动中,芦家湾乡政府就把这一优势发挥到最大,先向县农技中心“求助”,再组织农民到沿川曲子镇“取经”,架起了200多座钢架拱棚,第一年农民就尝到了甜头,村民雅万宝说:“一个棚一年就收入了3000多元,比种玉米翻了5番。”这个村发展设施农业,为设施农业从川区向山区辐射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据统计,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县各级帮联单位共衔接争取项目2300多个,新修村组道路400公里、梯田30.8万亩,实施灾民建房和危房危窑改造1.04万户,完成集雨场窖2400处、无电户通电工程201户。帮联干部坚持贫困村没什么帮什么,缺什么建什么,多方加大投入,强力破解难题,共捐助物资价值1026万元,帮办实事1.4万件,使贫困村户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县有17个村、1.2万户实现整体脱贫。

  如今,乡乡有了便民服务大厅,村村有了政务服务站,户户修了饭碗田,新农村居民小区整齐划一,牛棚羊舍盖起来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向群众开放了,孤寡老人进了敬老院……

  如今,随着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环县的一个个村庄的面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有了信心,发展有了方向,致富有了劲头。2013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01元,较2011年净增1414元;减贫5.53万人,贫困面下降了17个百分点,经济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得到实惠的群众唱起了自编的道情:“农村经济要发展,开展双联是关键。农民群众要致富,干部帮助理思路。解放思想转观念,致富路子比海宽……

  先朝阳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