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滩乡:培育富民产业推进小康进程

23.06.2015  11:43

  

   民勤金腾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的人参果日光温室。    

  

   民勤县巴腾循环农业示范园特种养殖场养殖的贵妃鸡。

  

   民勤县泰昌畜牧科技园暖棚养羊项目。

  近日,记者来到民勤县大滩乡金腾现代农业示范园,平直的园区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日光温室整齐排开,一行行枣树绿意盎然,一派现代农业的喜人景象。

  “去冬以来,人参果的价格一直很好,现在棚均收入已超过2万元,预计销售完每棚收入能达4万多元。”园区负责人李开明说。

  2014年,李开明与红墙一社达成协议,流转土地100亩,搭建钢屋架日光温室20座,栽植特色林果40亩,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农场”。

  金腾现代农业示范园,是集育苗、试验、示范、推广、种植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打破了以往农户分散经营的小作坊模式,通过园区的试验、示范、推广,带动和扶持更多农户参与主体生产模式建设,为全乡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走进东大村日光温室示范点,一座座大棚排列整齐。东大村11社农民何立胜说:“去年10月移苗定植的人参果,今年春节上市就卖了个‘开门红’,两座棚赚了6万多元。”

  近3年来,大滩乡立足增加农民收入,做强做大“菜篮子”,成功打造了巴腾循环农业示范园、金腾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县级示范点,以及上泉五社、东大六社、三坪四社、大西三社、北新五社等一批规模较大的提质增效示范点,全乡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7340亩、户均2.5亩。

  为推进日光温室提质增效,大滩乡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棚、技术员包抓示范点,责任到人,对全乡1042座日光温室逐一排查,建立台账,制定具体的提质增效方案;按照“避旺、补缺、反季节、赶节日”的思路,积极引导群众合理安排茬口,实行多茬种植、拓宽农户增收渠道。2014年,设施农牧业总产值达53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1%。

  双列式羊舍里一只只羔羊膘肥体壮,配料室、发酵室、技术室……一间间配套设施整齐划一。走进占地面积150亩的泰昌畜牧科技园,园区负责人陶永明介绍说:“小区高标准、精品化建设,采用‘公司+基地’的运作模式,逐步走向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大滩乡坚持种养并举的发展思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质增效,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对全乡52个、2345亩养殖小区着重开展补栏扩群、品种改良、新技术推广利用、饲草料加大利用、疫病防控等工作。对2911亩前庭后院式养殖暖棚细致摸底排查,全面消除空棚,引进小尾寒羊、杜泊等优良品种,指导农户购置农机具,做好秸秆加工利用,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饲草短缺问题。至目前,全乡累计建成养殖小区52个,发展设施畜牧业5256亩,精心打造了泰昌畜牧科技示范园、中信牧业、荣腾牧业、壮壮小区等一批现代精品农业示范园。

  随着富民产业的不断发展,大滩乡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李开明一样懂技术、有魄力的新型农民,像下泉村养羊的李忠仁、东大村葡萄栽得好的谢云仁、一棚人参果卖了3万多元的何立胜、蔬菜营销大户潘发振等,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大滩乡设施农牧业呈现出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至目前,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协会14个,全乡建设百亩以上日光温室示范点3个,修建标准化特色养殖小区43个,建设千亩以上特色林果基地3个。

  位于大滩乡东大村的民勤县红枣栽培示范园里,一株株枣树生机勃勃。园区占地面积300亩,2011年建园,是集生产经营、试验示范、农民培训于一体的县级综合性示范园。去年,为了改良品种,提升效益,大滩乡专门聘请河北技术人员嫁接骏枣,目前嫁接苗木长势良好。

  大滩乡坚持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建设了民湖路沿线特色林果长廊,集中打造了北新五社、张兴学、张世荣等一批酿造葡萄提质增效示范点(户)。截至目前,全乡累计发展特色林果业面积23560万亩、人均2亩,其中2015年新建特色林果基地2860亩。

  “建棚子、栽林子、抓票子、盖房子、过上好日子”是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梦想。随着富民产业的不断培育壮大,群众思想观念转变了,钱袋子鼓起来了,增强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加快了全乡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从2014年开始,大滩乡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统一开发、分步推进”的思路,坚持“三个配套”(配套基础设施、配套文化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标准,计划利用5年时间,将现有10个村压缩成6个社区,力争建成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生态良好的新型农村社区。首期400套于2014年7月中旬开工建设,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管网架设、硬化、绿化、排污等基础设施工程正在招投标,预计6月底可开工建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民勤县大滩乡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扩规模、提效益、促增收,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的新路子。(记者马顺龙 通讯员侍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