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光丨甘肃彩陶收藏管窥(组图)

07.08.2016  03:10

文丨邵晓平

  制图:罗宁

  兰州,一个算不上内地也不算上边疆的城市,习惯于把酿皮叫成“酿皮子”,把扯面叫成“拉条子”,把揪面叫成“面片子”,把小不点儿叫成“子子子”;因而,顺嘴,在特定的人群里,他们习惯于把彩陶叫成“陶罐子”。

  彩陶,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语言系统里是个文化名词;但在兰州人和甘肃人的语意里,彩陶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器物,人们总会在穿街走巷的生活空间里谈到它,看到它,触摸到它。

  兰州市彩陶主题公园

  以彩陶收藏见长的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彩陶六千余件。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贾建威介绍说,甘肃省博物馆的馆藏彩陶在国内首屈一指,数量庞大,品质精绝,序列完整,远非省外博物馆可以比及。

  甘肃省博物馆

  除甘肃省博物馆外,兰州、临夏、天水、庆阳等市级公立博物馆和永靖、榆中、永登等县级公立博物馆也馆藏着大量彩陶,全省公立博物馆的彩陶馆藏总数在一万件以上。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众多彩陶(图丨蒋生连)

  “甘肃省博物馆的收藏在国内当然没得说,但是我在瑞典东亚博物馆看到的彩陶也非常精彩,量大器美,成组成列,和甘肃省博物馆有得一比。”甘肃省彩陶研究会会长瞿金叶介绍,除瑞典东亚博物馆外,伦敦大英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中国彩陶,“绝大多数都是甘肃彩陶,马家窑的彩陶是其中的珍品。

  瑞典东亚博物馆 部分彩陶(本图来源自网络)

  毫无疑问,瑞典东亚博物馆的彩陶全都是安特生从中国带走的。按照当时瑞典中国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所达成的协议,北洋政府同意安特生把他在中国发掘、收购的彩陶先运回瑞典研究,研究完成后再把其中的一半陆续还给中国。说安特生带走了三万多件,其实完整的彩陶并不多,绝大多数是残片,经过修复留在瑞典东亚博物馆的成器彩陶总数不过千件,其余则按照协议还给了中国。在归还彩陶一事上,安特生很守信用。

  安特生在研究他收集的辛店文化彩陶

  在安特生发掘中国史前遗址之前,彩陶未见于任何古物著录,通俗说来就是没人见过,没人认识,也没人收藏。因安特生而起,挖彩陶在他造访过的地方便成了大热门,“据云安大人在兰州收买彩陶碎片及彩陶罐,石家坪(注:甘肃临洮辛店镇境内)农人耜田获得彩陶罐,冬间农闲大家都挖,出土颇多……”。当时安特生收购彩陶的价格,夏鼐在日记里讲明是“辛店罐每个五至十元(注:当时壮丁的日工酬约为一元),瓦罐嘴(注:甘肃广河半山遗址)佳者二三十元。

  神人纹罐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

  安特生走后,彩陶就没了销路,“农民家中颇有收藏者,民国十七八年内乱,避难不暇顾及此类物,多行打碎”。故而,等到1945年夏鼐在甘肃临洮、广河一带收购彩陶时,彩陶的相对价格明显走低了——当时,一笼包子就能换两个上好的半山彩陶。

  贝叶纹罐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

  往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开始,彩陶基本和土疙瘩一样,除了专业的考古工作者,绝少有人问津。但凡农民挖地三尺无心刨出来的陶罐陶盆,好看的就拿回家装点麦种盛点煤油,看不过眼的就一镐头敲碎了事。著名的人头型器口瓶(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1973年出土,仰韶文化早期,国宝级彩陶)是用一块两毛钱的塑料脸盆从农民手里换来的,而同样著名的漩涡纹尖底瓶(甘肃陇西吕家坪1971年出土,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国宝级彩陶)也大抵如此。——只不过,交换所用是一把塑料暖瓶。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漩涡纹尖底瓶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类型

  再往后,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是青春般美好的改革开放。那个时候,一片槐树的浓荫下,住在兰州光辉大队独门独户四合院里的商俊华(已故),已经倒腾起了“陶罐子”。这个被古玩好家尊称为“彩陶王老商”的沧州汉子,在院子里堆码满了“陶罐子”,他有一个鬃毛箱子装着一毛、两毛、五毛、一块、两块、五块、最大十块的票子……农村的老乡把“陶罐子”和羊一起送到兰州城,羊送到肉联厂,陶罐子就送到了老商家——老商,就按着罐子的质量给出毛毛票,或者块块钱。

  老商曾经说起,最初的那些年,上好的彩陶罐抵不上泡菜坛子值钱;曾经有个老乡用十来个马厂彩陶换他的塑料麻将,一脸心满意足占了便宜的欢喜。

  菱格纹船形罐和旋涡纹船形罐 马家窑文化 马厂类型

  相当一部分彩陶被贩到了海外,港澳台最多,也有日本、欧洲和美国。渐渐地,喜好彩陶的人越来越多了,价格也随之涨成了几十元,几百元……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器型特别、绘彩特别精美的彩陶就有了几千元的价位。

  彩陶杯 马家窑文化 马场类型

  更多的流散到了省外。或者是拉满一卡车彩陶去西安换长安画派名家的作品,或者是几个、几十个,一批批地,没完没了地带到北京送礼……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曾经一次性地向国家博物馆捐赠了一百余件甘肃马厂彩陶。——据说,仅仅是他个人收藏的一小部分。

  杨晓阳向国家博物馆捐赠的百余件甘肃马厂彩陶(本图来源自网络)

  杨晓阳捐赠彩陶现场(本图来源自网络)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今,甘肃究竟挖出来了多少彩陶呢?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贾建威推测至少有五、六万件,彩陶鉴藏家杨学诚则说他亲眼见过的就有两、三万件。

  鉴藏家王海东2004年创办的兰州马家窑彩陶研究会,目前已有缴费会员五百多人,王海东说,“我自己有彩陶数百件,会员绝大多数也都收藏有彩陶,少的几件,多的几十件甚至上百件,兰州地面上民间收藏彩陶的总量估计有三、四万件,加上公立博物馆的收藏,加上甘肃其它市州的民间收藏,加上流失到省外国外的彩陶,已经挖出来的彩陶,总数应该在十万件左右。

  内彩水波纹盆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类型(王海东收藏)

  市民在兰州马家窑彩陶博物馆观赏彩陶(图丨蒋生连)

  王海东生长在彩陶之乡——甘肃临洮县,二十四年的军旅生涯始终没有离开过临洮。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收藏彩陶,靠着精明和勤俭,攒下了数百个品质精美的彩陶。2011年5月27日,王海东和夫人宋晓霞创办的兰州彩陶艺术馆在金城古玩城开馆,共展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典型彩陶器三百余件。

  折线纹杯(王海东收藏)

  另一个临洮人王志安在彩陶收藏和研究方面颇有传奇色彩。年逾七旬的王志安,曾因所谓的“投机倒把罪”蹲过几年监狱。从监狱出来,王志安通过经商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大量收集彩陶,并痴迷于彩陶纹饰的研究和彩陶文化的传承。他过手的彩陶以数千为计,在彩陶纹饰的文化解读方面也多有奇见异论。目前,王志安创办有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在临洮县城经营着一处颇具匠心的彩陶博物馆。

  一直到上世纪末,彩陶总体还属于不太上档次的“收藏偏门”——捡便宜玩玩而已,真舍得掏大价钱、而且能掏得起大价钱的好家极为少见;不过,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过,“背着银行的大老板就杀进了彩陶行”(鉴藏家王海东语)。

  王新村,原兰州华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他,把自己的公司股份折退成现金,专一收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收的数量倒不多,百十个,但个个都是妙绝罕见的精品。

  水波纹瓶(王新村收藏)

  在兰州的商业旺埠南关十字做了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之后,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的地产商杨学成,便以势压群侪的霸气开始了 “彩陶大收藏”。时至今日,在他开发的世纪广场顶层,近千平米的馆库里密匝而有序地摆放着1884个彩陶重器(还有一千多件未摆出)——高度超过60公分的马家窑彩陶大罐有十几个,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陶鼓有三十几个,罕见的仰韶文化陶炉、陶瓮、陶埙,罕见的仰韶文化“”字符水纹盆,罕见的仰韶文化人面双蛇纹尖底瓶,罕见的马家窑类型连续人面纹双耳罐,罕见的半山类型星空纹双耳罐,罕见的马厂类型人形蛇纹六耳盂……罕见!

  杨学成在仔细研究彩陶(图丨蒋生连)

  杨学成收藏的彩陶装满整个屋子(图丨蒋生连)

  星空纹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 半山类型(杨学成收藏)

  兰州地界上还有一些收藏彩陶秘不示人的神秘藏家。江思友,据说收藏品位极高,件件拿出来都惊世骇俗。这些收藏家,在国家博物馆因为政策和资金限制对民间彩陶交易无能为力的时候,将分散零碎的彩陶用真金白银留在了自己手里,客观上起到了相对集中相对安妥的保护作用,为这些中国上古时期的国宝最终成为社会共享财富起到了收藏支撑作用。

  彩陶目前是什么价格呢?最珍贵的单品成交价肯定是过了千万元。从文物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来衡量,彩陶的整体收藏价值应在瓷器之上。这么说吧,如果那个吹得鼻涕冒泡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值2.8个亿,那王海东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漩涡纹彩陶盘值5个亿是没有问题的。

  一旦这些分散收藏的彩陶重器整合在了一起,那湮灭在历史云烟中的中国上古史就渐渐清晰了——那些面孔漫漶在地老天荒中的祖先,肯定会欣然地欢笑吧。

  展览预告

  展览题字:刘恩军

  展览地点详细图示

  彩陶水墨画(136cmX68cm) 刘恩军

( 编辑:王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