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职工抗议不包分配是开历史倒车

28.05.2014  22:05

    原标题: 抗议不包分配”是开“历史倒车

  近期,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改变了对职工子女“包分配”的政策,出台新招工办法: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委托培训一年,然后再考试的方式,择优录取。引发大庆近千名待业青年、应届毕业生及其家长组成反对队伍,抗议了半个月之久。(5月20日《新京报》)

  “包分配”一词,在很多人印象中,恐怕都有隔世之感,因为它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虽然“包分配”能协调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人才需求,但也使得人力资源配置因为统得过死、包得过多而十分低效,且为用人腐败提供了体制上的可能。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走的都是“自主择业”的道路。而大庆油田的职工及其子女,岂能开“历史倒车”,再做“包分配”的美梦?

  而子女顶替就业制度,早在1986年就被国家明令废止。这项就业制度,旨在缓解当时城镇青年的就业压力,却出现大量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现象,造成就业机会不均等和“读书无用”论。在今天看来,子女“接班”制度,早就有“拼爹就业”、“萝卜招聘”的魅影,有损社会公平。1986年,国家就要求国企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而大庆油田的职工及其子女,又怎能仍是计划经济招工体制的“孤岛”?

  从大庆油田职工及子女抗议不包分配、抗议不能“接班”来看,某些国企职工的体制优越感是多么根深蒂固,某些国企的改革滞后性有多么严重。从报道中可以看到,此前,大庆油田对于毕业于本科院校的职工子女几乎照单全收。最夸张的是2006年,油田录用了前来应聘的所有油田职工子女——只要年满18岁,大庆人称之为“大兜底”。当这种不合理的就业福利被长期固化而无人纠正,他们又怎么不会把“包分配”和“接班”当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由大庆油田千人抗议不包分配,不禁想到了高企的油价,在高企的油价中,有多少车主,在为大庆油田职工子女这么多年来仍然享受“包分配”的就业福利埋单?若大庆油田迫于职工抗议压力,继续实行“包分配”或“接班”,势必加剧国企冗员低效的痼疾,不利吸纳优秀人才,提升整体竞争力,打造现代化企业。故而这一次,改革之刀必须狠狠切下去,你今天为某些人大开就业方便之门,就是在为明天的改革制造阻力。

  这事也提醒其他企业,长痛不如短痛,国家出台的改革政策要及时响应,做到早改革、真改革,要敢于触动企业高管乃至于职工的既得利益。时间久了,搞成“老子打江山,小辈来继承”的子承父业式国企,恐怕会进一步加重改革阻力。有专家说得好:改革最大阻力不是既得利益会闹,而是大家认为他们闹得“有理”。试想,假如大庆油田早日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让就业资源分配公平公正,会有这场风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