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迎年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当母亲在洞开门的微弱阳光里照着一个个鸡蛋,精心挑选乳小鸡的鸡蛋时,我就知道,大寒就要到了。
大寒的表情与太阳的脚步总是紧密相连,当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记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如一位矜持的大家闺秀,虽然姗姗来迟,但分量却不一般,就像舞台上的压轴和大腕一样,总有自己的绝活,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颤。而刺骨的寒就是它的杀手锏,此时不仅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也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更如黎明前的黑暗肩负着一年中承前启后的重任。
伴随着大寒,大风携着低温,让鹅毛飞雪粉妆玉砌了整个天地。当大地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肃穆景象,大寒的味道就更浓了。古人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那直入骨髓的冷,让还在寒冬中挣扎的各种害虫以及病菌,彻底冻死。而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却需要这种寒冷的积蓄,否则开春后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没有紧要事的人们,都缩在屋子里,烤着炉火取暖。而孩子们似乎从不畏惧,即使是手脚痛红,鼻涕不断,依旧是不安分地到处乱跑,瘦小的身影在冰面上穿梭如飞。到了夜晚,天冷的连星星都缩成了疙瘩,月光更是寒气逼人,光秃秃的树木缄口不语,村庄匍匐在大地上,偶尔一声狗吠,便显出夜的慢长。
大寒从远古走来,在唐诗宋词里卖尽风情。“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白居易在《村居苦寒》中,为农民们絮不蔽身、食不果腹的疾苦悲愤着。“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黄庭坚在大寒中看到的是久经风雨考验的松柏坚贞。而陆游则诗曰:“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在这“三九四九不出手”的日子,他在无聊中打发着时光,惬意地猫冬。大自然永远是可以疗伤和治愈心灵创伤的避风港,让人们用耐心、毅力、希望,平静地接受气候的恶劣和人生的起伏。其实大寒本身就是新春派发的一味“励志”补药,当我们经历难以忍受的严寒时,其实是走在迎接美丽春天的路上。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凛冽的寒气可以肃杀生命的盎然,却抵挡不住人们“忙年”的热情。除旧布新,总是永恒的话题。在这不断的翻新中,人们憧憬着生活的更加美好。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从城市到乡村,处处充溢着年味。杀年猪、灌香肠、腌腊肉,人们将一年中的酸甜苦辣尽情地烹煎煮炸在寒风中。男人们总是忙着赶年集,准备年货。女人们量体裁衣,为一家老小准备着新年的衣服。即使户外飘雪走风,寒气逼人,但想到新春将至,亲人将归,心里是暖暖的。
寒冷到了极致,冷空气就不再继续积蓄。也许是苦尽甘来,也许是大寒冬尽,情暖新春。在经历了寒气的洗礼与磨砺之后,人们的精神、生活、心态也随着节气的变化由“收藏”走向“激发”。随着大寒的渐行渐远,回暖的脚步已越来越清晰,一切都将热情奔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