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召开“人类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
10月12日上午,兰州交通大学“人类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中铁二十一局大楼21层第二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由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德国特里尔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等海外高校的学者与中国地质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国内高校共一百多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届会议。
副校长党建武代表学校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嘉宾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兰州交通大学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与重点学科专业。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李维屏教授、杜克大学Kenneth Surin教授、我校党委组织部长陈静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余莉主持。
人类命运共同体,“即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习近平2017年12月1日《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人类纪则被定义为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人类纪时期,人类对地球乃至宇宙万物有何影响?如何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又如何解答关于人类的现在与未来的问题?为此,本届研讨会为众多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设置了上午的一个主会场和下午的四个分会场供学者们进行学术交流。
12日上午,在主会场,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David Pan教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 Gordon Slethaug教授、迪士尼影视的学者Bennett Cohen、德国特里尔大学(Trier University)的Karl-Heinz Pohl教授、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Kenneth Surin教授、山东大学的程相占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冠军教授等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人类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话题,做了主旨发言。
12日下午,四个分会场分别以“文学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研究”、“人类纪与命运共同体:理论和哲学基础”、“人类纪时代的世界文学研究”、“英美文学研究及其它选题”这四个主题为中心举行分组讨论。来自国内外一百多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分组讨论,与会者各抒己见,见解深刻。从人类整体出发,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出发,考量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命的极限,合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午15时30分,四个分会场发言结束,闭幕式上,四个分会场分别派出范跃芬副教授、吴长青教授、周小英教授以及杜丽丽副教授发表了各分会场的讨论总结。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敏教授致闭幕词,分享了自己的参会心得,以及对大会的愿景及对与会嘉宾的美好祝愿,本届研讨会圆满落幕。
闭幕式后,校长李引珍会见了参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对远道而来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表达情切的问候,询问了本次会议的有关情况,并对本次会议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李引珍还就本次会议的主题同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并向专家学者们赠送了精美纪念品,为本次会议画上圆满的句号。
“人类纪——这个(准)地质学概念将人类这个物种同地球关联了起来,使我们在行星层面来思考人类的行动及其诸种效应。这个关联性框架,使我们反思性地聚焦于人类与地球的彼此触动与影响。”(吴冠军教授《“自然”的黄昏:人类纪的技术哲学思考》)“人类纪这一概念使我们注意到,肉身意义上的人类仅凭其体内器官无从影响地球的面貌,而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具备这个能力。在将自然视为动态过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新把重点放在神圣和公共结构上,以此作为构建我们与自然关系的方式,而这种结构现在必须在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中加以考虑,这增加了复杂性。”(David Pan Keynote Speaker: Introduction & Abstracts )本次会议云集海内外英语文学研究的一线学者,无论是主题发言的真知灼见,还是各分会场的思想碰撞,都积极推动海内外思想文化交流,推进了“人类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和探索,引发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文图/张亚锋 李欣 来源/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