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从“广场舞”转型“马路走”的隐忧

11.07.2014  11:59

   作者:苑广阔

  暴走,这种运动方式在各地流行起来。每晚七点半,原本冷清的徐州云龙湖珠山景区开始沸腾起来。三人一排,整齐的队伍,着装统一,豪迈的步伐,伴随着广场舞激昂的音乐,大步向前暴走,迅速将景区周边道路“占领”。由于暴走团经常占用机动车道,干扰正常交通,和车主发生矛盾,因此不少市民呼吁对暴走进行规范。(7月10日《现代快报》)

  广场舞在风靡一时的同时,也因为其扰民的特点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很多地方政府或者是一些自觉被广场舞困扰的居民,对广场舞发起了各种形式的围追堵截。而最近,当一些地方的广场舞得到不同程度的规范,扰民问题也有所减轻的同时,另外一种集体性的户外活动又开始流行起来,那就是马路暴走。

  这些马路暴走族往往穿着统一的服装,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伴着激昂的音乐,以几千人上万人的规模行走在马路上,场面浩大而壮观。而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这些以中年老人为主体的马路暴走族,其实相当一部分正是从广场舞爱好者转型过去的,他们不过是换了一种锻炼的方式和地方而已。

  表面看上去,这似乎是件好事情,毕竟很多地方的广场听不到分贝很高的音乐了,附近的居民也可以好好休息睡觉了。但是经过深入调查发现,“马路走”的负面影响,相比于之前的“广场舞”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一,参加马路暴走的人并不是静悄悄地走,而是伴随着高分贝的音乐和呐喊声,动静比以前更大,势必对马路附近的市民带来影响。其二,以前广场舞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影响到的居民有限,但是现在暴走族却是流动性的,意味着受到他们影响的人会更多。其三,这些暴走族并不是围着学校的操场等空闲场所暴走,而是在马路上进行暴走,结果经常因为和非机动车、机动车抢道而引发矛盾冲突,干扰正常的交通秩序。

  也就是说,当“广场舞”转型为“马路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如果不尽快加以规范和引导,它很有可能成为升级版的“广场舞”,再次引发公众的质疑和反对。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以前的广场舞,基本是由广场舞爱好者们自发组织的,但是现在的马路暴走,却出现了商家的影子。比如一些商家以赞助T恤衫的方式来吸引人们参加暴走活动,还有一些商家直接派人组织暴走活动。他们为了自身产品或者是服务的广告宣传,秉持的是人越多越好的原则,但却丝毫不考虑这种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方面影响,和无疑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在此,我们呼吁都市暴走族,不能因为自己的暴走而挤占道路交通资源,阻碍正常交通秩序。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引导和规范,谨防集体暴走变成马路版的“广场舞”(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