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情至深处是为家国 ——西藏自治区众志成城抗击“4·25”大地震灾害综述之四

19.05.2015  14:31

(记者 陈敬 益西加措 孙开远 王杰 段敏 丹增平措)5月。往年,西藏的这一段初夏时光总是在平静与忙碌中度过。

然而,2015年的5月,却特别漫长。4月25日,地摇山动,曾经安详静谧的村庄故园,转身却无法归去。月出东山,再不是旧日窗篱。

大多数人无法理解那种睁开眼睛景物全非的茫然,那种闭上眼睛无所凭依的忐忑。在这个5月,一场地震却让这种疼痛,在整个西藏乃至整个中国引起了一次精神上的巨大共鸣。这个时间,所有的国人都在怀念未曾谋面的故人,都在祝福那片从来没有去过的家园。

磨难虽至,然而在民族的血脉奔腾处,曙光和煦,恐惧消散。

第一时间,心跳与灾区同步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

灾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立即作出抗震救灾全面部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Ⅱ级响应,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一线指导帮助救灾;有关部门和灾区市县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应对,全力组织抢险救援,紧急转移安置群众。

浩劫骤临,风雨如磐,我们选择了共同面对。

地震当晚,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和紧急视频会议,强调,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有序、扎实有效地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要以打赢抗震救灾硬仗的实际成效,让灾区各族群众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美德。

4月26日上午,区党委书记、自治区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全国来到自治区抗震救灾后方指挥部。他说,要把灾区各族群众当亲人,急群众之所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把救灾物资运送进去,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

来自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立即引起各族群众、全社会的积极响应与行动。灾区群众的命运瞬间牵动了所有国人的牵挂。血液的涌动奔流,需要良好的供血 机制。抗震救灾的一呼万应,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体制层面的深刻优越性。这正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在决策层面的表述。

人而有家,家而成国。有家有国,西藏无所畏惧。

地震发生时,准备休假的驻藏某团组织股长刘佳正在机场候机。得知灾情后,他与25名原本准备当天踏上归程的战友放弃休假回到营区,与战友一起奔赴灾区。

救灾官兵克服不断发生的余震、无法预计的山顶飞石、能见度极低的暴风雪天气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次生地质灾害等困难和考验,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了樟木镇驻扎点位,并随即展开救援。

西藏军区提供的第一批救灾物资成功运抵灾区,陆续发放。军地协力搭建起救灾帐篷、设置饮用水点,确保受灾群众平安度过了震区首夜。

根据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对西藏自治区造成损失和灾区特殊情况,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先前启动的国家Ⅳ级(四级)救灾应急响应紧急提升至Ⅲ级(三级)。救灾响应级别提升,西藏灾区成为爱心和勇气汇聚的焦点。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一切的努力只为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从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人们的心跳开始与灾区同胞们同步。

就在当天,来自西藏、重庆、四川、云南、青海、重庆、贵州公安消防总队的3204名消防官兵、87条搜救犬已集结完毕,做好跨区域增援准备,随时准备出发。同时,公安部消防局已向西藏公安消防部队调拨200余万元救援物资。

就在当天,公安部消防局已启动应急救援机制,调派西藏公安消防总队33辆抢险救援车、224名官兵,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等一大批救援器材赶赴西藏地震灾区。

就在当天,西藏公安消防总队迅速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调集日喀则消防支队集结6辆消防车、60名官兵赴吉隆、樟木灾区展开救援;调集拉萨14台消防车70名官兵、山南6台消防车60人赶往增援。

为支持西藏应急恢复建设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西藏自治区中央预算内应急补助投资3000万元,用于灾区公益性设施和基础设施应急恢复建设。

4月26日上午,民政部紧急从拉萨、西宁、格尔木、武汉等4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调拨5000顶棉帐篷、3万件棉大衣、3万床棉被和1.5万张折叠床、 1.5万条睡袋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工作。自治区(市)、地、县三级已紧急调运发放2.1万顶帐篷、2.3万套棉衣裤以及食品、 药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4月26日,民政部再次向西藏自治区增调1.5万顶帐篷。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于4月25日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就震后做好公路抢险保通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成立公路应急抢险保通工作领导小组,快速有效组织应急抢险 保通工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抢险保通和运力保障准备工作,将人力、物资、机械设备快速有效地运送到灾害现场。

自治区卫计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于4月26日早晨7点派出救援队(包括普外、骨科、神经外科、麻醉科、心血管科、妇产科等专业的40多名医疗救援人员),携带大量的器械和药品赶往日喀则受灾地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西藏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防疫组协调地方以及部队医卫资源,先后组织12支医疗防疫队、共171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奔赴灾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根据灾区需要,已向樟木、吉隆灾区空投了37种常用药品和消杀器械。

谈起地震时刻,吉普村党支部书记扎西仍然难掩激动。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不到10分钟,公安干警和驻村工作队就第一时间赶来,帮助疏散群众,把群众带到安全地带。

没冻着,没饿着。最重要的是,想着这么多的人在背后支持我们,心里踏实。”樟木村村民多吉告诉记者。

第一时间,骨肉与灾区相连

5月,日喀则清晨的天空清澈依旧。

不同寻常的是,多了几架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

孩子的好奇心是什么灾难都打消不了的。5岁的洛桑次仁很快便注意到了天上的直升机。这时他刚吃完早饭,手里还攥着一盒鲜牛奶,正要去桑珠孜安置点的爱心幼儿园上课。他毫不犹豫地拉住了正在忙活的志愿者刘丽萍。

90后志愿者刘丽萍蹲在洛桑次仁跟前,指着洛桑手里的牛奶盒说:“这些是直升飞机,有了它们,你就每天都有牛奶喝了。”小刘又和洛桑次仁解释了好一会儿,总算让孩子明白了:“这些直升飞机是从很远的地方过来帮我们的!

刘丽萍对记者说:“他告诉我说,今天的美术课他要画这些直升飞机。我现在没法子让他明白,眼前的这些救援物资调动多少人力物力,倾注了多少人的努力和心血……但他总有一天会知道的。

4月27日,由成都军区派遣的3架直升机抵达日喀则和平机场,进行救灾物资装载后赶往灾区一线空运救灾物资。当时,部分道路仍在全力抢通之中,物资仅能依 靠肩扛背驮的方式运进。为切实缓解灾区物资紧缺现状,保障受灾群众正常生活,自治区紧急从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组织调拨物资,通过空投方式及时送往灾区。

休戚与共,风雨同舟。是的,5岁的洛桑次仁终有一天会知道这些词汇的真正意义。“共同”是一个张开的怀抱,也是紧扣的十指,可以将信念凝聚。散落飘摇的命运最终交汇成为固若金汤的城池。

4月26日凌晨,吉隆县。日喀则消防支队救援车队赶赴灾区。虽然天空还飘着鹅毛大雪,可救援车队仍然在冰雪路面上匆匆前行。“灾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 缓。”日喀则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多拉告诉记者,他们一行30人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就朝吉隆地震灾区赶,由于风大雪大,他们经过10余小时的长途行车,离 吉隆县城还有30余公里。他们是先遣队,后续部队也在赶来的路上。

凌晨3点多,吉隆镇地震灾区现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和藏医院救援小分队已经赶到。当记者见到这些救援队员时,他们已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医生莫小联介绍说,他们已转移两名重症病人,处理皮肤擦伤、感冒等轻伤病人128人。

消防、卫生、民政……一个个救援队,在第一时间向灾区集结。

行走在灾区,记者看到,不仅是公路交通部门,还有通信、电力等部门都已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保障灾区基础设施畅通,为灾区群众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西藏军区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命令日喀则军分区派出1050名官兵和预备役人员、出动车辆75辆和工程车12台驰援灾区。同时,解放军第8医院也抽调60名专业医护人员,分成两组,分头挺进灾区。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党政军警民数千力量快速反应、全力投入,千里疾行、连夜驰援。第一时间搜救,第一时间救治,第一时间安置, 第一时间抢修,第一时间调查灾情……在抗震救灾一线,处处呈现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生动画面,没有硝烟的抗震救灾硬仗,成为深入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新课 堂、主战场。

第一时间,血脉向灾区汇聚

刷屏,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网络词汇,意思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在单位时间之内迅速成为网络发布平台的主流。

毕业于山东职业学院的陆建业,是雪吉·格桑花志愿团队的一名成员。“这几天,手机上已经被尼泊尔地震的信息刷了屏。你可以感觉到全国都在关心着西藏灾区同 胞。大家有的在发动捐助,有的在真心祝福。说真的,我们这些身在灾区的志愿者,累的时候,想家的时候,看着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传递出来的信息,觉得自己并不 孤单。

但是,这种氛围形成的前提是通信得畅通。

地震发生后,中国电信应急抢修突击队携带3部便携卫星电话于4月27日晚20时55分徒步抵达樟木,是第一批进入樟木的救援队伍,并通过海事卫星向外界拨 出电话。4月28日,中国电信应急通信车辆及物资保障车队随自治区救灾指挥队伍再次率先进入了樟木镇,并立即投入通信应急保障和协助抗震救灾指挥部署工作 中,为受灾群众提供通信服务。14时57分,中国电信率先恢复了樟木镇的移动通信信号,广大群众可以正常使用中国电信手机与外界联系。

中国移动等通讯运营商还在西藏地震灾区设置报平安点,并开通免费“平安电话”,为当地居民及救灾人员提供便利。4月29日,我区地震灾区所有县乡(镇)所在地恢复通信 ,当地可拨打移动和电信手机号,通话质量基本稳定。

同时,来自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温暖也开始向灾区汇聚。中华的血脉,澎湃着无限的生机和温暖。

为确保灾区抗震救灾工作有力开展,自治区开通抗震救灾专用捐赠通道,接受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捐赠,统一调拨使用资金和物资,并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公布收支明细,主动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监督。

北京、山东、吉林……全国各省区的慰问和捐赠纷纷抵达。他们表示,已在抢险救援队伍、医疗队伍、救援物资等方面做好准备,如灾区需要,随时前往支援。

四川省表示,川藏两地山水相连,川藏人民情同手足。在四川近年来3次遭受地震灾害时,西藏及全国各地给予无私援助,与我们一道共度危难、共克时艰,对此我们永远铭记。同为遭受地震灾害的地区,我们对灾区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将与灾区人民心手相牵、守望相助。

云南省委、省政府表示,同为屡遭地震灾害的地区,我们对灾区人民的困难感同身受。在云南遭受地震灾害时,西藏及全国各地给予了无私援助,与我们共度危难、共克时艰,我们永远铭记。

青海省委、省政府在慰问电中说,这次地震灾害,深深牵动着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的心。

……

人间有情,大爱无疆。区内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积极踊跃为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

灾情发生后,西藏大学党委在第一时间启动地震应急响应机制,认真做好家在地震灾区师生的安抚等相关工作。西藏大学党委在第一时间召集在家全体校领导和各学院、各部门负责同志,看望慰问家在震区的在校师生。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句朴实的话语,从新中国诞生起,引领我们穿越过多少次艰险与坎坷,克服了多少辛酸与磨难。然而,凭着这句话,每一次地动山摇或是洪水滔天之后,中国人都变得更加自信果敢。

4月25日这场灾难,同样如此。

在这场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俞正声主席、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批示指示,鼓舞与信心,由之而生。

在这场灾难面前,全区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共同援助,戮力同心;

在这场灾难面前,灾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驻村驻寺干部、“双联户”,不等不靠、第一时间组织带领各族群众迅速投入救人抢险、转移安置群众工作中;

在这场灾难面前,赶赴灾区的党员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人员视灾区人民为亲人,不怕流血牺牲,不畏高寒缺氧、条件恶劣,迅速开展施救;

在这场灾难面前,全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全力以赴抢救被困人员、救治受伤群众;

在这场灾难面前,广大新闻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工作、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第一线。

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努力安置好每一名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恢复生产生活,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重建家园。

意志坚定如山,真情绵绵似河。河山脉脉处,是为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