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

10.07.2015  12:00

我开始想念你们了。从未有过的强烈思潮,也许,我只是对新环境新事物还不太适应。毕竟,这个城市,太陌生。

2013年,9月7号,我大一了。真是不可思议。我的意思是,我没想过现在自己的身份竟是从前人人都羡慕的大学生。我的高中生涯就这样伴随着六月的骄阳,划过无数张白花花的考卷,在令人躁动的季节里结束了。

说实话,刚来到这所学校真的让我觉得很无奈。五架上下铺双人床连带着破木板很不整齐地被摆放在拥挤的房间里,地面满是灰白的尘屑和湿水踩脏之后留下的干了的脚印,桌子居然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读小学时候用的木桌子,椅子还是软塑料的。

更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厕所很小很脏,洗澡房没有花洒,阳台外面是一座座秃叶连绵的黄土山地,荒凉得很。房间相识久无人居,空荡荡的,让人更觉得甚是凄凉。幸好在墙上还能看到一些师姐们留下的墙贴图案和透明胶被刮得不干净的痕迹,其实,她们是来不及清理得那么仔细吧。

不过,那些图案和痕迹倒是让我有种莫名的安慰感,至少它让我确信,这里曾经住过人,也没我想象的那么凄荒。

在陌生的环境,第一晚往往是最难熬的。在床上翻来覆去仍是没有睡意,在凌晨时分还是因为太想家,毫不意外地哭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都在哭,准确点来说,只要是睡觉时段我的眼泪就没停过。

记得第一次朋友打电话过来,还没开始说话我就哭得涕泪一把,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电话那头是又骂又劝,像是在告诉我,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立了。是的,我长大了,我很自立,我只是不太适应群居生活,因为她们太不安静了。

也许是第一次住宿的原因,亦或是习惯了一个人在房间,我总觉得一堆人生活很别扭,因为,她们实在是太热闹了。每晚准时在十点半前就躺在床上睡觉的我,来到这个群居宿舍竟然要熬到凌晨才能安然入睡,几乎次次如此。

头几晚我还是靠吃感冒药才能得到安眠,但我知道这种依靠药物去维持的睡觉不会长久,也不可取。一直以为她们常住宿的会很守规矩,到点会熄灯,安静尊重,谁知道那些条条框框的住宿规定在她们眼里都只是乱说一通,不值遵守的破玩意。我开始觉得烦躁,甚至是崩溃,难道大学的住宿生活就是这样吵吵闹闹的吗?还是说,初来报道过于兴奋才会有点难以掩饰,需要过分表现出内心的激动?

每天醒来,见到的人都是陌生的。床成了我最亲最暖心的安全地带。在那张不到三平米的木板上,我很快乐。因为在那片小天地,吵闹时我可以插上耳机,播放陈奕迅的歌,也可以躲在被窝里和爸妈通电话,甚至是拿起一本旧书细细回味。真的很庆幸,在不属于你的地方,仍能找到那么一处只属于自己的私人容身之地。

我开始上课了。让自己变得忙碌是件好事,至少我会减少自己的埋怨,我会因此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还有那些未知的有趣事物上。

相处久了,熟悉之后,麻烦事在不断孳生。有段时间我感到苦恼,因为我发现我的东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公用的,它们总会被莫名使用,而且还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

洗衣服前,我要在各种有可能的地方找到我的盆子;洗完衣服,我还要忙着找我的衣架;桌子上会多出很多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想用筷子时发现它正躇在某位舍友的碗里;爸爸亲手弄的辣酱会突然变少;排插上六个孔被用去四个,使用前从不经过我同意,使用完还不按开电源,安全隐患太大;放在抽屉里面的充电器会不翼而飞;有时候连我的床都成了她们放衣服的地方……那时候我甚至觉得那句“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至理名言应该改为“我的就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

我讨厌一切麻烦事,更讨厌一切让我感到麻烦的事。我开始变得不愿意说话,开始戴上了我从前觉得讨厌的耳机。人要学会独处,我们宿舍太热闹,不不适合独处,因为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成了我的迫切需求。离舍出走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那天早上,在饭堂吃过早餐后就开始了我的离舍之旅。说到饭堂,真的不得不用“失望”这个词形容。原谅我,学校饭堂的饭菜真的有种不堪入肠胃的感觉。菜不仅生,还切得很粗糙,看不见营养菜物,也没有新意蔬菜,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味。盛菜的餐具,第一次用时让我鸡皮直起,油腻腻的,边上沾有各种菜汁,刚从厨房里推出的洗净汤匙还粘有米粒。

还是回到刚刚提及的离舍之旅吧,比起可怕的饭堂经历,我更愿意谈及我的个人出走经历,毕竟,这个听起来会比较让我有种“心定神宁”的安稳。

一个人果然是足够快乐的。尽管是在陌生的环境,我仍能感受到那份难得的宁静和发自内心的快感。嘿,你们相信吗,我一个人到处游逛,享受着那种没有被束缚的自由感,没有任何人在身旁指指点点,没有叽里呱啦让人发恼的声音……

抛除心理作怪,我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你们,那天,连平时能呼吸到的空气,都显得格外新鲜沁人。那天,我离舍十三小时,是的,因为我迷路了。不过我从没有过害怕的感觉,因为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那个地方,那个有我私人三平米悲喜小天地的我不大乐意踏进的地方。

没有日历给我一天天撕下,但我也知道日子在流逝。其实,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什么时候能放长假。我想回家,很想很想回家。我曾以为大学生活就是异地旅游,只是去某个地方暂住几天,然后就能回到我可爱的家,可事实不是如此。

我去过图书馆,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幸好我也没有很期待,不然失落感会包围我,让我不再对任何值得被期待的事物心存希望。从门面状态就能够看出它厚重的历史感,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变得更加沧桑有故事。墙上的砖块很脏,有些地方还长了青苔,暗金色的图书三个大字失去了当日的光辉,锈迹斑斑的铁门,还有大裂缝的水泥地板,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

里面的藏书量少得可怜,分类还很糟糕。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图书馆内居然没有可以供我们阅读的桌椅,我宁愿它内设破木桌椅,给我一个能够坐下享受阅读的机会,很可惜,它连一把破木椅子都没有。这还不是最让人费解的事,开放时间远远比这更让人无法理解。

它几乎是跟我们的上课时间同步,这就意味着,你基本不可能有时间到图书馆看书,除了周末。周末开放时间是不包括晚上的,也就是说,你能呆在图书馆的时间不到十小时,我指的是,一周不到十小时。

其实,大学并没有我们在高中时代老师描述的那样美好,让人向往。很多时候,大学生活足以杀死一个人,它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结合时间的流逝摧残,进行着一起慢性谋杀。

人总是容易被感染的,尤其是行动方面。如果想在大学三年中免除不良嗜好的同化,首先你得拥有坚不可摧的毅力和自控能力。每个宿舍的氛围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拿我们宿舍当例子吧:舍友们周末基本睡到午饭时间,据我所知,如无要事她们可以睡到十二点整,甚至是连续睡上一天一夜。

哈哈,不可否认,我们宿舍是全班最懒的宿舍,可悲的是,没有之一。周四五需要早读,按规定是七点三十到教室开始早读,八点十分正式上课,可我们宿舍永远都是设了七点了闹铃,七点二十才起床,七点四十出门,然后买早餐,折腾一下,等我们去到教室,也差不多要上课了,早读?呵,早过了。

有舍友问我为什么每天都可以那么早起,我笑说习惯了。毕竟姐姐的高中时代可是每天六点起床,六点三十吃早餐,六点四十五出门上学。如此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训练了三年,怎么可能不习惯。记得刚住宿时醒来的第一个早晨,我是各种无奈。

放眼四看,居然没有人起床,天哪,都七点了还没有人起床,洗漱完毕后我准备去饭堂吃早餐,无奈的事再次发生,饭堂居然没有任何早餐出售,工作人员也是刚到的样子。看着他们稀稀拉拉动作散漫地分类盘碟,一脸无精打采的样子,我意识到,也许我真的起得太早了。

饿着肚子的时候特别难受,打了个电话跟爸爸问好,跟他诉苦说饿死了学校还没有早餐卖,爸爸说大学生都起得比较晚,饭堂没得卖就出去吃,没关系的。不要让自己饿着就行了。老爸说的甚好,问题是,初来报到的我,连自己身在何方都未弄明白,又能去哪找吃的呢。

每天醒来我都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因为我根本找不到我存在的意义。来这里两个多月了,可我每天除了起床吃饭睡觉上学洗澡就真的没有其他活动了。因此,看电影成了我的不二选择,既能消磨时间,又能缓解心情,有时候还能学到很多新知识,真是一举多得呀。

然后我看了足足两周电影,不下十部。其中最让我觉得震撼的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这绝对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好电影!起码这是我看过的最成功的电影,它瞬间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活着的意义。

我是一个不太懂得如何去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但当我看完这部片子,我真的觉得很震撼,对主人公有一种尊崇感和敬佩感。你无法想象一个被冤枉而入狱坐了差不多二十年牢的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监狱待了那么久。二十年,不是一个单纯漫长的数字。

二十年,已经可以把一个婴儿抚养成人;或奋力拼搏实现梦想;甚至是看到世界各态以秒速脱新进步。也许伟人从来都不着急,他们总是从容不迫,慢条斯理,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又突然让你眼前一亮,拍手称赞。安迪正是如此。他写了六年的信,终于筹集到资金翻新建立了一个图书馆,给狱友们更多精神食粮。